甲狀腺結節是由於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甲狀腺反復增生和不均勻的復原反應所造成,患者可出現單一結節,或多發性結節。研究指與現代人高度工作壓力或作息不正常有關,而且報導指患者人數有上升趨勢,可能已居甲狀腺疾病的首位。30~40歲的患者多見,比例上以女性佔多數。
近年惡劣天氣變化加劇,破記錄的「颱風」、「暴雨」在風雨季影響本澳,月初至今,先後迎來超強颱風「蘇拉」、「海葵」,所幸來勢洶洶的「蘇拉」侵襲時與天文大潮時間並未重疊,大大減低水浸對本澳低窪地區所造成的損失。但不能忽視,受颱風「海葵」外圍環流影響,強降雨亦引致各區出現水浸。
踏入9月份,先有超強颱風「蘇拉」吹襲帶來的十號風球,再有因颱風「海葵」殘餘低壓槽影響,引致周邊城市多區暴雨,影響重大。原以為百年甚至數
九月立秋已到,加上一連兩星期颱風及最長時間的黑雨殺到,香港與深圳都發生超長時間的水浸影響,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很多路被雨水淹沒,水浸街,地鐡下層不停被水淹,真的很罕見的大水浸事件,今次幸好澳門影響不太大,當天上午我要往橫琴開會,開車往上路及泊車時也被大雨影響;泊車及取車回去時都被大雨弄濕全身,都很久没去與橫琴溝通情況了,疫後復甦對當地的復甦影響不太,今次黑雨能看到這口岸的通關能力有没有受影響,我就是覺得在澳方往來車道交通在接送客人時不太方便,指定地方接客上下車地點,下雨時客人十分狼狽,人車都會爭路,巴士及私家車也爭路,在没人上盖的情況下,好天晒,下雨濕身,這對旅客來說真不是一個好的體驗,再加上橫琴與港珠澳口岸基本上也定位給旅客用作過關的口岸,所以澳方的道路及規劃應該加快建設好來迎合旅客。
近日天氣變化不斷,暴雨連環出現,司機在外駕駛需要格外小心。連場暴雨,也導致澳門多處路面因瀝青損耗,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政府當局亦即時跟進及緊急維修坑洞,同時也正調查早前發生的交通事故是否與坑洞有關。
單車的使用在本澳由來已久,相對應的《道路交通法》和《道路交通規章》亦已實施多年。隨著道路交通和城市環境的變遷,如何能夠為居民營造一個更安全、更便利的戶外運動體驗,值得關注。有車輛駕駛者向本人反映,在公共道路上踩單車,過於危險,容易引發交通意外,希望政府進一步推廣單車徑的使用,並鼓勵單車愛好者做好佩戴頭盔等安全措施。同時,亦有單車愛好者反映,「蓮花單車徑」和「氹仔海濱休憩區單車徑」均位於路氹區,而澳門半島尚未建設單車徑,同時亦缺乏前往路氹單車徑的接駁方式,期望政府進一步提升居民使用單車徑的便利性,鼓勵居民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戶外運動。
長達三年的新冠疫情為本澳帶來很大的變化,許多人的生活與工作都與疫情前大不相同,更困難的就業環境與被削減的薪資,都讓人們壓力有增無減。今年以來,多宗輕生事件引起社會廣大關注,昨日(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衛生局推出心理健康資訊網,維護本澳居民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