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面向外國遊客的免稅制度自昨(1)日將進行部分更改,外國遊客一次性購買規定商品總額在5,000日圓(約澳門幣365元)以上,即可享受免稅,不再區分商品種類。 在過去,消費稅免稅必須分別購買5,000日圓以上的「消耗品」與「一般物品」。不少外國遊客表示這一制度難以理解。日本政府期望這項免稅制度的更改,可以實現2020年訪日遊客消費額達80,000億日圓(約澳門幣5,838億元)的目標。(互聯網圖片)
美國特朗普政府推行遏制非法移民的「零容忍」政策,導致逾2,000名兒童與父母分離,引致美國民眾不滿。前天(30日),全美爆發逾700場示威,抗議民眾高舉「讓家庭在一起」標語,要求政府停止強硬移民政策。據發起組織估計,單在華盛頓便有30,000人遊行,白宮外有數千人集會。 惟抗議示威爆發時,身在新澤西州度假的特朗普發推文指,美國的邊境法律為「全球最愚蠢」,並指責民主黨支持開放邊境,並對罪案表現軟弱。 (美聯社圖片)
早前在新加坡舉行的「特金會」上,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共同協議,宣布要努力達成朝鮮半島無核化。但在朝鮮國內,有朝鮮高階將領因對不用再建造核武而感到高興,並向同僚及其家屬贈送物資,被視為反黨、濫權。 盛怒之下的金正恩痛批「思想毒素必須消滅」,並派出九名執行人員連開90 槍將他公開處決,據說死狀相當淒慘。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甘迺迪(AnthonyKennedy)27日宣布下月31日退休,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屆時最高法院將剩餘八名大法官,其中四名是由民主黨總統任命的自由派大法官,其餘四名則是由共和黨總統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總統特朗普隨即表示,將立即啟動物色接班人的程序,他要提名可以做夠40 至45 年的優秀保守派人選。 下月將滿82歲的甘迺迪,在聯邦法院服務了43年之久,司法見解偏保守派,但在LGBT(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平等權保障等許多判決則支持自由派意見,長年扮演著關鍵的「搖擺票」。 2015年的同志婚姻合法化,甘迺迪更是臨門一腳的最關鍵票。 因此,甘迺迪的繼任者,顯得至關重要。而特朗普所提名的人選,很可能讓保守派在最高法院的九個席次中掌握穩定過半的五席。 特朗普心中人選多達25 名目前在特朗普待選名單上的潛在候選人有25名,都是他在總統大選期間曾確定過的大法官人選。《華爾街日報》援引白宮官員消息稱,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的凱文諾(Brett Kavanaugh)應該會是首先被考慮的候選人。凱文諾1993年曾任甘迺迪的法官助理,若他接任甘迺迪的位置,可算是一件美事。 鑑於共和黨在參眾兩院的席位優勢,有評論認為,共和黨在 11 月中期選舉前任命一位保守派大法官幾乎沒 有任何懸念。而一旦「拿下」最高法院,意味著共和黨將同時把持國會和最高法院。 民主黨已誓言將大力抵抗,宣稱認可程序必須等到中期選舉過後才能進行。之前,在最高法院最近幾個判決中,幾乎都是以5:4票數通過,顯示甘迺迪明顯倒向保守派,包括維護穆斯林國家旅遊禁令,以及蛋糕店老闆有權拒絕為同志婚禮提供特製蛋糕等案件,令民主黨倍感受挫。
美國白宮和俄羅斯克布姆林宮昨(28)日宣布,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下月16 日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兩國領導人峰會。白宮發表聲明指,兩國領導人將討論美俄關係,以及一系列國家安全議題。 特朗普早前曾表示,如果能與普京面對面會談,將討論敘利亞、烏克蘭及其他很多議題,這有助於兩國發展良好關係,更能推動解決國際問題。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亦曾透露,雙方早已通過非公開管道討論,並就舉行峰會達成協議。他表示,普京和特朗普這次會晤將持續幾個小時,兩人將面對面會談,會後發表聲明。 (美聯社圖片)
西班牙佛朗哥獨裁政府通過軍事政變上台後,為鞏固統治、報復「不受歡迎者」,系統性偷走反對派人士的嬰兒,交由親政府人士撫養,進行意識形態的「漂白」。至佛朗哥死後,竊嬰行為更演變為非法嬰兒販運網絡,醫院和教會也牽涉其中,半個世紀以來有多達30萬名嬰兒被偷。至本月26日,當年的婦產科醫師維拉(Eduardo Vela)被當年的受害嬰兒告上法庭,成為接受這宗醜聞宣判的第一人。
美國最高法院九名法官26日以五比四的票數,裁定總統特朗普對包括朝鮮、委內瑞拉與五個伊斯蘭國家實施的入境禁令合法。首席法官羅伯茨在判詞中指,案件的重點並不是個別總統看法,而是總統行政權力,而發出該禁令確實在總統權力範圍內。 此消息令穆斯林與維權人士傷心,卻讓特朗普開心不已。他在Twitter寫道,「最高法院支持我的旅行禁令,Wow(哇哦)」,還透過白宮發聲明稱讚,「這是美國人民及憲法的偉大勝利」。 (美聯社圖片)
菲律賓總統迪泰特22日公眾演講時,質疑《聖經》創造亞當和夏娃的記載荒謬,並形容上帝「愚蠢」和「狗娘養的」。他稱,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卻讓他們面對引誘,毀掉他們,「大家怎麼能讓這位上帝合理化」? 菲律賓一億多人口中,約八成是天主教信徒。迪泰特的言論引起眾怒。主教戴維質疑,若迪泰特不尊重天主教信仰,怎能當菲律賓人的總統。迪泰特發言人昨(27)宣布已成立三人委員會,處理政府和教會間的爭論。 (美聯社圖片)
難民危機近日再成歐盟的「燙手山芋」,與此同時,人道災難每天仍在上演。位於撒哈拉沙漠北側、緊鄰地中海的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是防堵非洲移民湧入歐洲的最後一道防線,但該國被指受歐盟施壓,在過去14個月,將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逾13,000名移民及難民趕到撒哈拉沙漠自生自滅,以阻止他們前往歐洲。這些人缺水缺糧,還被當局用槍指嚇,不少人更難敵高溫,命喪沙漠。
伊朗上周三在今年世界盃分組賽中,與西班牙纏鬥到最後一刻,雖敗猶榮。而到場為國家隊打氣的伊朗女球迷,也摘下頭巾露出廬山真面目,並透過電視轉播,她們美麗的臉龐,令全世界驚豔。其中一名金發女球迷,更露出纖腰,比出「V 」字手勢,被網友盛讃其姿勢是「自由的象徵」。 伊朗1979 年伊斯蘭革命後禁止女性入場看男子體育競賽,不少女球迷為看球賽不惜女扮男裝進場,或到國外看球。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伊朗女球迷對《亞洲時報》說,為看國家隊要去其他國家感到荒謬,「伊朗對足球的狂熱是整個地區最高的,但一半人不能現場觀戰」。 西班牙隊長:她們才是勝利者事實上,伊朗國內當天迎來歷史性時刻。儘管強硬派人士禁止,伊朗女性39 年來,首次獲准在德黑蘭最大的阿薩迪體育場,透過大熒幕觀看國家隊對戰葡萄牙。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這次爭取權利過程也是一波三折,伊朗媒體賽前發公告稱因基建設施問題,呼籲大家不要去阿薩迪體育場觀戰,但很多伊朗女球迷堅持到現場,甚至在場外與警方對峙一個多小時,警方最終妥協,上千名女性入場觀戰。連西班牙隊長拉莫斯賽後也表示,伊朗女性才是這場比賽最大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