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中東訪問的英國威廉王子25日抵達以色列,成為1948年英國結束託管巴勒斯坦地區之後,首位到訪的英國皇室成員。威廉昨(26)日到訪猶太大屠殺紀念館,並與兩名大屠殺生還者會面,隨後分別與總理內塔尼亞胡夫婦及總統里夫林見面。根據行程,威廉今日會前往約旦河西岸,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會晤。 肯辛頓宮強調,威廉王子是次出訪主要聚焦科技及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合作項目。 (法新社圖片)
泰國清萊一支12名少年組成的青少年足球隊,23日在球隊教練的帶領下,誤入國家禁區山洞,就此下落不明。軍方調派精銳的海軍海豹部隊擔任搜尋主力,加上當地國家公園人員與警方協助,並出動遙控水下載具與裝備感熱儀的無人機等設備,已在洞內岩石上找到新的手印與腳印,惟大雨造成山洞內水位暴漲,有關單位已動用抽水泵,試圖降低水位。 據《曼谷郵報》報道,12名少年與教練在騎單車期間遇上大雨,可能就此誤闖禁區避雨。 (互聯網圖片)
土耳其總統大選暨國會大選落幕,2003年開始出任11年總理、2014就任總統至今的啊多安,以及他領導的執政黨及黨友,均以過半數得票率勝選。啊多安不僅可開啟下一個五年任期,往後還可再選、連任一次。而土耳其選後將廢除總理一職,將立法、預算、內閣任命、頒布緊急命令等權力,整併入總統實權,預料啊多安可大權在握,再當十年「超級大總統」。
上周五世界盃小組賽E組的第二輪比賽,半場落後的瑞士以2:1反勝塞爾維亞,但焦點卻落在本身是科索沃裔阿爾巴尼亞人的瑞士球員格列沙加及梳頓沙基利身上,他們在進球後用雙手在胸前交叉,作出代表阿爾巴尼亞國旗的「雙頭鷹手勢」慶祝,被指帶有政治意味,疑為對當年受到塞爾維亞迫害的政治表態。國際足球總會正進行懲處研議,兩名球員或被禁賽兩場。
土耳其通過修憲後的首次總統和國會大選24日登場,選出總統和600名國會議員。掌權15年的總統啊多安早前宣布提前大選,打著撤銷總理一職,實現實權總統制的如意算盤,未料反對派候選人異軍突起,尋求連任的啊多安在強勢挑戰下,未必能取得過半選票,很大機會要進行第二輪投票,而執政黨在國會的大多數優勢也可能不保。 據美聯社報道,連同啊多安在內總共有六人競逐總統寶座。64歲啊多安的最主要對手,是主要反對黨共和人民黨推舉、54歲的因傑。他承諾若當選總統,會維持司法獨立以穩定經濟,又指啊多安一旦連任,只會延續「恐怖政權」。選前民調顯示,啊多安未必能在首輪投票中取得過半選票,但預計在第二輪投票勝出的機會仍大。 執政黨能否得半數議席成關鍵分析指,若啊多安未能直接勝出總統選舉,國會選舉結果則成為關鍵。國會選戰方面,主要由兩大陣營對決,分別是執政正義與發展黨,以及共和人民黨為首的反對派聯盟。民調預測,正義與發展黨及盟友民族行動黨將取得近49%選票,共和人民黨有望奪得約39%選票,而反啊多安、親庫爾德族的人民民主黨或有11% 選票。 分析認為,若人民民主黨取得晉身國會所需的一成選票,屆時正義與發展黨和盟友可能失去在國會的過半數優勢,將令啊多安的強人形象受損,足以左右次輪總統大選結果。
沙特昨(24)日正式解除女性開車禁令,推翻全球唯一禁止女性開車的國家禁令。沙特國內約1,500萬女性,只要成年,就有權申請駕照,並駕車上路。未曾駕駛汽車的女性需要參加30小時培訓,考取駕照的費用約為1,330 美元(約澳門幣10,750元),惟沙特男性考取駕照費用僅為120 美元(約澳門幣970 元)。 有分析指, 預計至2020年,沙特將會有300萬名持有駕照的女性,這有助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包括大量指導女性開車的導師職位。 (法新社圖片)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23日發推文指,她22日晚打算在維珍尼亞州一家餐廳用餐時,被餐廳老闆下達逐客令,原因是她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工作,而她隨後也禮貌離開。 在推文中,桑德斯還@特朗普的推特。有餐廳服務生證實,指桑德斯坐下來兩分鐘,便被要求離開。 事後餐廳老闆解釋稱,桑德斯為「不人道且不道德的」政府效力,並經常為一些最殘酷的政策辯護,因此她要求桑德斯離開,是要捍衛自己的道德標準。 (互聯網圖片)
自美國4月宣布實施非法移民「零容忍」政策以來,美墨邊境上,非法移民兒童哭著被執法人員從家人身邊強行帶走,媒體上也充斥著兒童被安置在鐵籠裡的淒慘畫面,「零容忍」被指做法極端,引爆全美乃至國際社會的怒火。一向毫不退讓的總統特朗普突然「轉軚」,宣布停止這場「骨肉分離」危機。但他同時強調,「零容忍」政策仍然未變。
俄羅斯世界盃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美國連鎖餐廳漢堡王的俄羅斯分公司趁機在俄版臉書VK上打廣告稱,漢堡王將獎勵每個被球星成功「播種」的俄羅斯女子300萬盧布(約澳門幣37萬元)現金和一世免費吃漢堡,指這些設法取得優良足球基因的女孩,將提升俄羅斯國家隊未來的成功機率。 該廣告事後遭批「卑劣」且歧視女性,漢堡王撤下廣告並道歉,希望平息外界怒火。美國總公司也稱,該廣告不代表公司品牌及價值。(互聯網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訪華的時間是在朝美峰會在新加坡舉行整整一周後,同時眼下中美貿易戰正酣,引發韓國及美國等西方媒體猜測背後有特別的深意。英國廣播公司(BBC)昨日引述學者分析指,貿易戰與朝鮮問題兩者「肯定有聯繫」,不排除中國在中美博弈中,有意利用朝鮮向美國施壓。《紐約時報》評論文章也指出,朝鮮成為中美之間的互相制衡點,而朝方也希望用這一策略,應付美國施壓廢核。 《環球時報》前晚發表社評稱,有些人就是「草木皆兵」和「小肚雞腸」,喜歡把甚麼都當成「牌」來打。文章又指,金正恩三個月內三次訪華, 這顯示中朝關係恢復、發展得「很好」。同時, 這一消息在金正恩訪華伊始就公之於眾,是朝鮮領導人外事活動更加開放的一個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