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本地參展作連接灣區創意藍圖
04/07/2021
3270
收藏
分享

「連接通道」環形的動態燈光和顏色方格表示人的生活不斷地流動,像兒時玩樂的遊戲「跳飛機」。

「 連繫始於點」構建基於澳門、香港及中國內地的文化特色。

何庭芳的作品大膽想像澳門北區的建築規劃如何融合灣區發展策略。

在展覽中放有布碎供觀眾取走留念或可用來編制手作,以實際行動推動環保。

作品風格迥異,表現手法多樣,讓觀眾了解更多澳門建築藝術特色。

「 共融」設計靈感源自夏季出現的颱風,吹動懸掛吊布代表著不斷變化的城市景觀。

多名嘉賓到氹仔龍環葡韻出席開幕儀式與觀展,致力推動人文建築特色發展。

「相連──澳門與大灣區跨界生活:第十七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參展作品展」現於氹仔龍環葡韻呈獻,是次由文化局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主辦及澳門建築師協會協辦,四件作品試圖勾勒未來城巿面貌,亦加深觀眾對世界建築與人類生存環境的思考。(文:徐璐 圖:相關機構)

今年的參展作品分別由四位本地青年建築師及城巿規劃師所創,與今屆大會主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相互呼應,多角度演繹建築、填海區、集體回憶與城市生活產生的連結。

當代形式重塑舊建築

策展人馬若龍表示,把舊建築原型以當代形式重新演繹,正是陳嘉達和謝智康探索「相連」的切入點,這個概念為傳統帶來了多種活化方法,自古至今亦一直沿用在中國南方及澳門不同起源的建築上。作品「連接通道」使用鏡地台及鋼板扭曲和拉申性造成拱門,將人的比例物理化縮放,而「連繫始於點」正中心裝置是融和後的形態,以複雜曲線及不對稱結構表達灣區所面臨的挑戰。

城市空間承載回憶

何庭芳的作品「邊界垂直化──兩組不同的城市系統碰撞」,全面回顧了澳門城市發展史及將焦點放在現有的填海區上,他相信透過重新規劃及集中發展澳門半島北區,與主要基建設施及灣區政策相互配合,將能夠保留本土城市肌理和歷史城區,釋出更多空間。

劉敏詩之「共融」呈倒三角錐體裝置,以飄浮的布條表達集體回憶,透過照片中的城市景觀、各類建築、居民生活等內容,表達現時人與建築的關係,配以文字帶出澳門人對未來建築和生活模式的想法。

參展實體作品今年留在本澳呈現,意大利威尼斯中國澳門展區的展場則會透過電子媒體等形式展示,讓兩地觀眾得以打破空間和距離限制「共時」觀展,用科技拓展「相連」的可能性。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專欄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