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經濟?

應如何發展
15/12/2015
32180
收藏
分享
應如何發展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在較早前立法會辯論明年度經濟財政施政方針時,進一步解說社區經濟的發展規劃,指經濟委員會下設的社區經濟促進小組會邀請跨司部門,例如民政總署、消防局、工務局等合作,希望了解中小企需要,發現並且解決掣肘中小企發展的問題。

其有關語調一出,即時引起社會人士對「社區經濟」的關注,亦同時引發不同人士對振興個別地區經濟的一輪冀望與遐想。其中,在一次北區社諮委會議上,有官員表示,發展社區經濟,必須與市民有充分的溝通,但委員的關注點並非只充分溝通那麼簡單,他們認為優化及整治社區環境,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究竟應如何優化及整治社區環境?

本澳地小人多,處處都是住宅區,樓下做街坊生意的鋪位,與民居更只有咫尺之隔,若果貿貿然引入如密集式的旅行團購物點、手信店之類的商戶,對路網、泊車位、垃圾站等公共空間及設施,例必造成沉重壓力,再者霎時間的人潮車龍掩至,怎會不亂不滋擾居民日常生活呢?

馬揸度博士大馬路日前便發生內地女團客中「水彈」事件,雖然目前為止,我們不能斷定事件屬有人貪玩?還是懷疑有人因不滿大量旅客掩至,以致產生噪音滋擾而忍不住擲物洩忿。但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對盲目如倒模式硬將旅遊點引入社區的一個警號。事發地點周圍是旅行團購物點,每日大量旅遊巴接載旅客至此,人多車多必然衍生噪音、阻路、阻門口等問題,每天如是地迫使住在樓上的居民硬接受,其承受壓力亦可想而知。

無疑,發展社區經濟,必對社區發展百利而無一害,但如何適度開發,更是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難怪有人倡議實行任何措施前,必先反思將遊客帶入社區影響,以免激化市民與遊客間矛盾,另外,亦有人認為社區經濟不單單是引入旅客,而是透過完善硬件設施,讓市民享有舒適居住環境,帶動本區消費。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