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金斯學會經濟研究員:

要不要擔心機器人「搶飯碗」?
01/11/2019
27444
收藏
分享
要不要擔心機器人「搶飯碗」?
要不要擔心機器人「搶飯碗」?
要不要擔心機器人「搶飯碗」?
要不要擔心機器人「搶飯碗」?

美國首個ATM出現於1969年,如今全美共有超過50萬個ATM。

2018年全美銀行有47.2萬櫃員,比2000年增加了10%以上。

如今80%以上的旅行社工作機會都消失了。

克萊恩指,未來的銀行或許看起來很不同。

隨著智能製造、人工智能(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機器人應用領域的持續擴大,很多人擔心自動化會取代人工勞動,機器人會「搶飯碗」,人類將面臨被淘汰失業的風險。但機器人的出現是否一定會取代人類,失業是否就一定不可避免?近日,美國頂尖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經濟研究員艾倫•克萊恩(Aaron Klein)發表專欄文章,對該問題進行思考,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工作機會總量增加

文章認為,機器人和人類可以一起工作,並以銀行櫃員和ATM(自動取款機)為例進行說明。美國首個ATM出現於1969年,如今美國共有超過50萬個ATM。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口袋裡出現了新設備可以轉賬、存款和支付賬單——手機。因此,不再有人認為ATM不可或缺。克萊恩指,有趣的事情發生了,ATM本來要同人工櫃員競爭,還要取代銀行機構,但櫃員的飯碗並沒有被搶走,銀行支行也沒有消失。事實上,2017年全美的銀行支行數量甚至比2007年還要多。

2018年全美銀行有47.2萬櫃員,比2000年增加了10%以上。事實上,如今銀行櫃員的數量即便跟1990年或1890年相比,也只是少了一點而已。讀者或許要問:為什麼機器人搶飯碗的時候,銀行櫃員能夠活下來,但有些行業就不能?有何妙計能讓機器人不會搶走服務業的工作機會?

文章舉例指,1930年有6.7萬美國人是電梯操作員。1910年有16.7萬美國人是電話接線員和電報收報員。如今這些工作基本上都由機器人來做,電梯操作員工作甚至都已不存在了。但結果是,更多的電話和電梯出現了,工作機會總量也增加了。

新技術令機器人更聰明

新技術創造了新工作,然後自動化淘汰了這些工作,但並未導致工作徹底消失。有人認為,今時不同往日,機器人更先進了。克萊恩指,技術的階段性演變和進步確實讓機器人變得更複雜、更聰明,也確實對許多工作造成了威脅。1990年全美有27萬旅行社幫助人們買飛機票和火車票,訂酒店以及組織休閒旅行等。隨著互聯網的到來,新技術讓人們得以更便捷、更有效地自行訂票。如今80%以上的旅行社工作機會都消失了。超過21萬份工作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名叫Kayak,Expedia,Priceline的機器人以及酒店和航空公司都在用的各種App。

機器人服務能力存缺陷

儘管出現了巨大的技術創新,網銀和手機銀行的廣泛普及以及50萬個機器人專門負責銀行交易自動化,銀行櫃員並未遭遇旅行社所受到的衝擊。文章指,這是因為櫃員和銀行支行能提供一些尚未自動化的功能服務,亦或是人們不願意使用機器進行操作。或許下一代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會破解這些難題。但更可能出現的局面是,銀行和消費者已學會依賴櫃員來彌補、提高機器尚有欠缺的服務能力。櫃員和ATM協同工作能提供互補的金融服務。這樣的組合早已出現並持續了很長時間,這充分說明二者互補共存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機器人並非必然導致失業

克萊恩指,未來的銀行或許會看起來大有不同。一些銀行已開始嘗試採用新的銀行架構,其他銀行認為銀行將有所進化並提供新服務。即便往最壞的情況去想,銀行以及它們的職員也不至於像音像店員工那樣被淘汰、失業。並非所有機器人的出現就一定會導致人們失業。事實上,有些機器人未來還會成為人們的同事。

(編輯:李袁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