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
03/02/2023
45670
收藏
分享
【社論】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

受到廣泛關注的江西青少年失蹤案,最終以自殺這樣的結局悲傷落幕,家屬的悲痛與社會的嘆息再度提醒人們關注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事件中的胡姓高中學生,事發前曾經多次表達不想念書想回家的意願,也曾在社交平台發文稱試著「銷聲匿跡」、「人活著有甚麼意義」、「活著沒意思」等字句,警方心理專家分析,他的性格內向溫和,孤獨少與人做情感溝通,因此缺少宣洩的管道,在失蹤之前,已曾多次帶著錄音筆試圖結束生命。

令人惋惜的是,他曾多次猶豫未能下定決心,此時若能有人伸出援手,給予必要的支持與傾聽,或許一切的悲劇不會發生。

青少年時期是從兒童過渡至成年期的關鍵階段,青少年的心理、情緒和行為都會發生很大的轉變,對於現在的中學生來說,許多人進入青少年期後,便一直在疫情的壓力下成長,從未享受過正常的中學生活。加上社會經濟的不斷變化,青少年情緒個案似乎愈來愈多見。

在本澳,去年上半年當局就錄得逾百宗企圖自殺案,其中15至24歲的年輕人就佔了超過三成,比例怵目驚心。可見青少年乃至大眾的心理健康問題已迫在眉睫,值得社會各界探討和研擬。

心理問題的成因相當複雜難解,很難用單一原因去歸類,特別是社會上普遍存在不少偏見,刻板印象本身也成為心理問題的成因,一味否定當事人的感受,或只是批評他們抗壓力低非但無濟於事,更會加劇他的心理負荷。

情緒的宣洩與引導、專業人士的協助、甚至是藥物的治療,都是防止憾事發生的關鍵,耐心、同理心與陪伴,有時常常能夠挽回生命。

本澳已就心理健康問題組織跨部門合作,建立「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向居民提供精神健康服務。政府仍可投入更多資源和人力,完善精神服務體系,特別是對求學階段的青少年族群提供更多資源與關心,層層支援、層層防範,減少相似的悲劇重演。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