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受挫 但不會退場
15/11/2016
30092
收藏
分享
全球化受挫 但不會退場
全球化受挫 但不會退場

如果說四個月前,英國那一場震驚世界的脫歐公投,是敲響了全球化的喪鐘。那麼四個月後,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反精英、反主流的特朗普爆冷擊敗勝券在握的希拉莉,入主白宮,則意味著曾經高歌猛進的全球化進程真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挫敗。甚至有多位知名學者預言,全球化已經走到了盡頭,本土主義將強勢回歸,主導未來的國際政經發展潮流。

這已不是全球化第一次遭遇潰敗。自從19世紀中後期,全球化在工業革命後迎來第一次高峰期,然而兩次世界大戰及之後的美蘇冷戰,令全球化發展出現長時間的停滯甚至倒退。直至冷戰結束,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生產效率的提高,以及已故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和美國總統列根推行的「讓政府撤出市場」等新自由主義政策大行其道,全球化再次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人們普遍相信,透過商品、資本、技術、訊息、人力的自由流通,地球將形成一個大村落、一個巨大的有機經濟體,生活在每個角落的「村民」都將從中受益。

但是,在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歐元區走過步步驚心的十年震盪之後,民眾發現全球經濟一體化縱然為世界帶來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但無論是地球的南北半球,還是一國之內的城鄉之間,貧富差距急劇拉大,科技、金融發展造就的新增財富流向處在金字塔頂層的一小部分人,中產階級卻在不斷萎縮。不管是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等跨國組織,還是聯合國、歐盟等政治機構,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結構性問題,想要改革卻舉步維艱。

最終,尋常百姓的不安、困惑甚至憤怒,透過選舉投票找到了發洩的出口。從結果來看,全球化的挫敗,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不能無視這股反全球化浪潮中充斥著特殊利益團體的政治炒作。被右翼政客宣揚的民粹主義、排外思潮蠱惑的民眾,以為終結全球化,回到自給自足、甚至閉關鎖國的狀態就可以解決現在所面臨的經濟發展受阻、收入分配不公等等問題,但現實卻遠非如此。而全球化為民眾、尤其是發達國家民眾生活帶來的便利、實惠更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還是商品和服務的選擇更加多樣化,抑或資訊的自由流通、共享為科技創新提供原動力,亦為公眾參與政治決策創造機遇,這些全球化的好處鮮有政客願意提及,卻是真實存在的。

全球化的腳步放緩,但絕對不會永遠停滯。在經濟發展進程中,任何觸及結構性不公的問題,最終只能透過不懈的制度改革加以解決。任何所謂「文明的衝突」,亦只能透過真誠的對話來化解。真正的有識之士,會在這股反全球化的浪潮中,深切自省,思考我們的政府如何掙脫利益集團的綁架,壯大中產階級,幫助更多的人受惠於更公平、自由的貿易,同時讓我們的社會制度更有效、更公正地保護每一個公民的平等權益。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