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成為網絡欺凌的參與者
10/08/2023
18770
收藏
分享
別成為網絡欺凌的參與者
別成為網絡欺凌的參與者

社群網絡已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網絡社群中的參與也成為現代社交的重要部分,然而可匿名的社群網絡,與現實生活一樣存在欺凌問題,而社群網絡傳播更快速、更廣泛,且人人可以參與,欺凌問題帶來的傷害往往更加嚴重。

本澳日前發生一宗KOL輕生事件,往生者生前是某自媒體娛樂公司員工,在其遺書中控訴曾遭到欺凌,且令他時常遭到謠言中傷,長期的精神折磨令她患上抑鬱症,最終不幸離世。有關事件持續在本澳社群網絡上引發討論,涉事自媒體公司遭到大量網民聲討,相關公司成員頻頻被「起底」,似真似假的傳言或黑料反覆翻炒,事件的熱度持續延燒,網上對該公司的「恨意」暫時未有消散跡象。

值得人們反思的是,不幸事件的本質是現實生活中的欺凌與排擠,從而引發網絡的惡意演變成網絡欺凌。其公司內部的事情本是私領域的事務,但是一旦被曝光在網絡上,就很快被社群消化、反芻,人人發表意見、表達感受、加入圍剿甚至惡意爆料,變成一種社群公審,特別當涉事人物都是本地知名人物,所形成的網絡輿論壓力可想而知。

公眾人物一般來說可受公評,特別是依賴網絡流量而成名、獲利的KOL更是如此,但是當私領域的事物變成外界茶餘反後的談資,或是仗著沒人認識你在網上隨意評論或爆料,就已經超出可受公評的範圍,而是一種欺凌。

學者指出,由於資訊的快速傳遞,一些不良資訊或謠言會在短時間、小範圍內快速傳播,令用戶被網上資訊、輿論影響自身判斷,然而這些資訊難以被證實,多半都是人云亦云,因此使用者很容易被人「帶節奏」,不知不覺中便會由「旁觀者」變成「欺凌者」。

社交媒體的時代,人們的網絡身份已是自我認同的一部分,網民一句不經意的評論很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傷害。除今次的事件外,近年來海內外已經發生多宗藝人輕生事件,其中多數都與網上的惡意評論有關。我們是否都應該有一份警惕,避免在網上傳播不能證實的言論、避免在網絡上處理私人糾紛,發表評論時留一點口德,別成為網絡欺凌的參與者。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