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演習强化大眾防災意識

學者倡入校宣教增學生避險能力
24/05/2024
58106
收藏
分享
學者倡入校宣教增學生避險能力
學者倡入校宣教增學生避險能力
學者倡入校宣教增學生避險能力

「水晶魚2024」演習颱風期間交通意外事故消防局派出特勤救援隊到場處理,進行解困及開展大型檢傷分類工作。 (新聞局圖片)

演習期間,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按負責的分區執行疏散撤離行動。 (新聞局圖片)

兩海坊會副理事長、中區社諮委副召集人李仲言建議當局走進學校,從小開始灌輸防災減災知識予小朋友。 (資料圖片)

「水晶魚2024」年度颱風民防演習於上(4)月底舉行,共模擬了50項颱風期間可能發生的事故,參與總人數達2,377人。警察總局表示,透過年度民防演習,不斷提升社會各界與民防架構應對災害的默契和協同能力,喚起市民大眾對災害預防的重視,加強社區防災的韌性。兩海坊會副理事長、中區社諮委副召集人李仲言表示,「水晶魚」演習有助各界認識民防工作,建議當局走進學校,透過活動式教學,從小開始灌輸防災減災知識予小朋友。

為持續强化社會大眾防災減災意識,提升本澳應對自然災害綜合聯動效能,民防架構於今年4月27日舉行代號「水晶魚2024」年度颱風民防演習。警察總局表示,是次演習模擬本澳受超強颱風「水晶魚2024」正面吹襲,地球物理氣象局一度發出十號風球及黑色風暴潮警告信號,低窪地區出現嚴重水浸,期間執行「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專項應變計劃」,由民防架構組成的撤離隊伍,聯同市民共同開展撤離演練,讓各區市民熟悉疏散撤離的方式和路線。

演習過程中,民防行動中心鳴響高點警報及低窪地區音頻警報,並模擬多項颱風期間的意外事故並執行聯合行動,亦透過社區民防聯絡機制協調社會團體及專業機構,以及民防志願者共同參與社會復原任務。民防架構各部門亦就自身職能範圍的工作預案,透過演練進行測試,並檢視聯動機制的執行效果。

是次演習歷時4小時15分,共模擬了50項颱風期間可能發生的事故,參與成員除各個民防架構成員外,亦包括43個民間團體及全澳非高等教育學校,參與總人數2,377人(當中包括民防志願者31名;市民366名),涉及總模擬疏散撤離戶數逾3,679戶。

各測試項目達預期

是次演習由保安司司長、聯合行動指揮官黃少澤主持,他認為演習過程整體順利,各測試項目達到預期效果。鑒於全球氣候變化,自然災害風險俱增,根據地球物理氣象局預測,本年約4至7個熱帶氣旋影響本澳,當中不排除「強颱風」或以上級別,各民防架構成員需時刻保持警惕,及早作好準備,在各自的職能上推動各項防災減災工作有效落實;並就演練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和不足情況盡快進行檢討和完善,由警察總局開展總體評估,及對有關的專項應變計劃進行修訂,以最大程度減低自然災害的影響。

「水晶魚」擴張促成效

兩海坊會副理事長、中區社諮委副召集人李仲言受訪時表示,「水晶魚2024」民防演習自己也有參與其中,整體來說,「水晶魚」演習活動每一年的演習範圍及參與人數均在不停擴張,也有不同類別的拯救工作、清理馬路雜物工作等。演習有政府部門、社團、專業機構及市民共同參與,讓大家更加認識民防演習的工作,也能讓市民認識在災難意外發生時應如何暫避。

倡入校推防災減災工作

他認為,未來在這項民防演習工作中,如有機會可以向學校方面進行推廣。現時自然災害愈來愈多,應讓學生從小開始認識應對災害的預防工作。李仲言稱,在學校宣傳教育方面並非要一日內完成所有工作,亦明白政府人手有限,建議可以分批進行,例如現時也有不少政府部門會不定期進入校園講解社會狀況。而現時本澳的環保教育工作做得不錯,許多小朋友具有環保意識,「小朋友有時候會教返大人」。

他指出,小朋友對於新鮮事物十分感興趣,從小開始灌輸防災減災的知識予他們,透過活動式教學可以讓他們記憶深刻,有不一樣的理解,並且能夠獲得更多不同的知識和見識。又認為將來「水晶魚」民防演習不一定是單一模式進行,在每年規定的一日內進行演習,也可以透過政府部門進入校園深入講解防災減災的形式,在不影響學生上課、老師工作的模式進行。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