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正遭遇罕見乾旱,陝西、河南、山西、甘肅等地尤為嚴峻,不少地區的降雨量創下歷史新低,農業生產與民生供水受到嚴重衝擊。中央氣象台16日持續發布乾旱黃色預警,並預計未來一週多地少雨高溫,旱情或將進一步惡化。
據中國氣象部門實時監測,陝西西南部、河南西部、甘肅東部等地區已達到「特旱」等級。陝西自今年3月以來降雨偏少五成以上,成為自1961年有記錄以來降水最少的一年,氣溫異常偏高、大風頻繁,加速土壤水分流失,使得旱情持續擴大。據統計,全省超過600萬畝小麥受旱,部分地區小麥出現葉黃枯死現象,影響產量。
每小時180元買水
「過年後就沒下雨,地像沙漠一樣。」陝西渭南農民反映,春節以來無有效降水,導致正值小麥拔節抽穗關鍵期無法灌溉,乾旱阻礙農作物正常發育。農業專家指出,春播延誤、小麥生長乏力,將對全年糧食安全構成挑戰。
山西旱情亦十分嚴重。聞喜縣南張村村民反映,澆地需從蓄水池二次抽水,每小時費用高達180元人民幣。由於連續乾旱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多數水井抽水量減半,村民須排隊取水灌溉,有些人甚至無水可用,靠外購水車維持基本農田灌溉。
多地政府發出節水倡議
安徽、江蘇等地也受旱情波及,皖蘇交界的石臼湖河床乾涸,長出大片雜草,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地區也面臨灌溉困境。南京市已啟動秦淮河引水補灌工程,並出動無人機進行低空人工增雨,以緩解旱情。華南、西北、長江中下游及四川等地同樣呈現旱象快速發展趨勢。
目前已有多地政府及水利部門發出節水倡議書,呼籲民眾共同抗旱。水利部5月15日針對甘肅啟動乾旱防禦Ⅳ級應急響應,並持續對山西、陝西、雲南等省維持同級響應。官方已調度黃河劉家峽、小浪底等骨幹水庫補水10.5億立方米,同時加大三峽水庫出庫流量,全力保障灌溉與居民供水。
氣象專家指出,此次乾旱成因複合,包括冷空氣活動偏弱、前期降雨稀少以及全球變暖導致的「驟旱」現象——乾旱發生速度加快、影響範圍更廣。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許小峰稱,部分地區已出現異常乾旱,應引起高度警惕。
當前正值春耕關鍵期,農民「望天打水」的局面令人憂心。陝西榆林一位農民表示:「正常年份這時苞米已經長一截,但今年地太乾,根本無法下種。」農業部門正加緊部署抗旱措施,並呼籲社會各界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挑戰。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