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財政收入連兩月回升

專項債與特別債支撐支出擴張
21/05/2025
4806
收藏
分享
專項債與特別債支撐支出擴張

儘管受內需疲弱、進口走弱及關稅戰等不確定性干擾,中國財政收入在2025年4月展現出一定韌性。

根據財政部5月20日公布的數據,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狹義財政收入)達2.0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9%,繼3月後再度錄得正增長,反映財政收入連續兩月改善。其中,稅收收入錄得1.81萬億元,年增1.9%,為2024年以來首次由負轉正;非稅收入則為2,321億元,增幅放緩至1.66%,為年內首度低於稅收收入。

帶動稅收收入反彈的關鍵,在於企業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的明顯改善。4月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4%,儘管較3月的高增長有所回落,仍為主要拉動項;個人所得稅則由3月大跌58.5%轉為年增9%。增值稅與消費稅則維持低位增長,分別僅增0.85%與0.47%,雙雙較上月放緩,並低於整體稅收增速。

與進口相關的稅收繼續承壓。受外需疲弱及國內進口量下滑影響,4月進口環節增值稅與消費稅合計下降0.8%,關稅下跌5.1%,不過降幅較3月已有所收窄。小稅種方面,車輛購置稅下降13.6%,降幅收窄;印花稅上升14.7%,但漲幅明顯回落,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雖仍升49.4%,但較上月放緩13.8個百分點。

與房地產市場相關的稅種則呈現分化。4月契稅同比大跌15%,房產稅與城鎮土地使用稅則分別增6.9%與3.2%,但增速均有放緩。耕地佔用稅同比大幅上升15.3%,土地增值稅降幅則縮窄至8.7%。

財政支出保持擴張

在收入偏弱的同時,財政支出端則保持擴張動能。受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與超長期特別國債前置發行支持,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2.08萬億元,按年增長5.8%,增速略高於3月。據財新計算,1至4月累計支出完成全年預算的31.5%,為疫情以來同期最高,但仍低於2019年同期的32.2%。各主要支出項目中,債務付息支出增速最快,年增11%;社會保障與就業、教育支出分別增8.5%與7.4%;農林水支出則減少5.9%。

土地出讓收入亦有回暖跡象。4月土地出讓金實現年內首次轉正,年增4.3%;惟前四月累計仍減少11.4%,至9,394億元。作為政府性基金預算的重要來源,受土地收入改善影響,1至4月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達1.26萬億元,降幅收窄至6.7%。

支出方面,政府性基金支出於前四月達2.6萬億元,按年增長17.7%,較首季加快6個百分點;其中與土地相關的基金支出則下降8.4%。財政部指出,當前政策重點在於推動專項債與特別國債資金及早發揮效能,支持重點項目落地,為經濟復甦提供穩定支撐。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