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四個月,澳門迎來旅客總量年增,但博彩總收入(GGR)卻原地踏步,人均賭收(GGR per capita)則持續下滑,與澳門政府預期的全年博彩收入目標出現明顯落差。多家金融機構近日發表報告,對全年賭收能否達標持保留態度,並點出中國消費信心低迷、客群結構轉變等背後結構性問題。
博彩媒體GGRAsia引述券商CLSA(里昂證券)分析,儘管訪澳旅客總數持續上升,但人均賭收「仍受壓」,顯示近年來澳門吸引的更多是休閒旅客或低消費玩家,並非高價值賭客。CLSA預測,2025年全年度人均賭收將按年下滑6.6%,至每人約6,064澳門元(約合758美元),原因在於預計全年總GGR僅增長1.8%至2,308億元,但同期旅客人數料增加9%至3,810萬人。
另一研究機構CreditSights(屬惠譽集團旗下)亦發表報告,形容澳門人均賭收「受限」,主因是近年旅客主要來自中國中低收入地區,整體消費能力相對偏弱。分析師Nicholas Chen與David Bussey指出,若未來幾個月無法見到人均賭收回升,或旅遊人數持續改善,澳門很可能無法達成政府所訂下的2025年GGR目標。
首四月人均賭收跌一成
根據澳門特區政府去年11月公布的預測,2025年全年博彩總收入目標為2,400億元,按年增長約5.8%。CreditSights估算,若要達標,人均賭收須全年維持在6,300澳門元左右,即便這已相當於年減3%。但根據最新統計,2025年前四個月平均人均賭收僅約5,906澳門元,按年大跌10.7%,4月單月人均賭收為6,097澳門元。
此外,旅客在非博彩項目的消費亦受拖累。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顯示,2025年首季訪澳旅客總體非博彩消費為196.2億澳門元,按年減少3.6%;其中人均非博彩消費大跌13.2%,至每人僅1,989澳門元。CLSA報告亦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旅客人均賭收下跌9.5%,至5,846澳門元。
儘管澳門前四個月旅客人數達到1,296萬人,按年增長12.91%,但GGR增速依舊乏力。CLSA指出,雖然2025年第一季澳門賭場整體EBITDA利潤率保持穩健,但GGR成長仍十分溫和,且市場競爭加劇。該行預測,2025年第二季整體博彩業EBITDA將持平,維持在約19.6億美元水平。
中美摩擦與匯率因素
報告亦提及宏觀因素的影響,尤其是中國消費者信心長期低迷。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5年3月消費信心指數接近35年低點,成為抑制澳門賭收回升的關鍵原因之一。CLSA指出,歷史數據顯示,中國消費信心與澳門GGR表現高度相關,特別是在2016至2019年間及2024年以來的回暖階段均有明確關聯。
澳門行政長官岑浩輝早前於施政報告答問環節也承認,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帶來「巨大影響」,其中包括人民幣匯率波動與消費力下降,進而影響內地旅客赴澳消費意願。
展望後市,CreditSights認為,5月有望見到GGR按年改善,主要受惠於「五一」假期訪客增長及多場大型演唱會舉行。但若無持續性復蘇,澳門全年達標仍存挑戰。CLSA補充,若撇除假期因素,澳門自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每日平均GGR約在6億至6.5億澳門元之間,顯示整體動能仍偏弱。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