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建促進會與茨林圍居民關注組7月12日下午三時半於茨林圍內舉行「茨林營建集思會」,匯聚官民學界,共商這片世遺緩衝區內百年圍村的保育與活化路徑。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教授鄭劍藝強調「從細處着手」的微改造理念,反對大拆大建;居民代表葉達疾呼政府制定明確時間表,借鏡珠海北山經驗打造文創生活圈。集思會匯聚官民學界,共商茨林圍保育與活化路徑。 (主辦方提供圖片)
效果圖。(主辦方提供圖片)
集思會由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茨林圍居民關注組召集人葉達、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會長黎日隆共同主持,社區營建促進會會長梁慶庭、理事長梁竟成攜理監事團隊,聯同導演余志雲、多個社團代表及文化學者參與。眾人踏勘現存「五型民居」(磚瓦屋、鐵皮屋、混合型屋、紅磚屋、混凝土屋)及兩段夯土城牆遺址,探討如何平衡保育與社區發展。
冀全面提升多元社區活力
鄭劍藝作主題發言時闡述了茨林圍的「前世今生」,形容圍內、圍外是一個整體的城市遺產環境和景觀,現存磚瓦屋、鐵皮屋、鐵皮磚瓦混合型屋、抹灰紅磚屋及鋼筋混凝土屋,高度體現澳門的圍埋文化魅力。圍內兩段城牆遺址獲妥善保護,助力世遺區域保護。經過多方持續努力,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亦不斷增加綠化元素。更重要是全面提升多元社區活力,積極創造多功能的公共空間。
他建議在圍內打造澳門夯土技術展示區。在茨林圍僅存的夯土城牆旁,利用夯土等原生態環保鄉土材料,進行搭建夯土的地面、竹制的廊架,形成給居民與旅客休憩與健身之用的空間。同時可擺設小桌椅,放置夯土手作的工具材料,對小朋友進行教育式的互動,創造一系列夯土成品應用在社區中。
談到社區營建最終目標,鄭劍藝有望通過活化茨林圍,達至改善社區生活、促進社區經濟,使該區文化得以可持續發展。祈願官民合作,不斷挖掘該區乃至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有機擴展旅遊路線,共創社區經濟奇跡。
葉達有感而發稱,希望政府跨部門重視世遺外,也多關注茨林圍,適時敲定盤活茨林圍的發展規劃和時間表。茨林圍文化肌理豐富,至今傳承諸多歷史文化故事,文化氛圍不比珠海北山大院遜色,同樣具條件打造文創小村落,引進特色產業,以饗愛好歷史、文化、美食及尋根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