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0企業欲申香港穩定幣牌照

多屬中資海外業務科企
14/07/2025
5302
收藏
分享
多屬中資海外業務科企

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8月1日正式生效,標誌虛擬資產監管邁入新里程。條例設立穩定幣發行人牌照制度,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業界預料,初期發牌將極為審慎,獲批者不會超過10家,但不少中資科技與支付機構已積極籌備申請,甚至不乏上市公司將穩定幣題材視為短期炒作的利器。

數碼資產託管與錢包技術供應商Cobo首席運營官Lily Z. King表示,目前公司正接觸40至50家有意申請穩定幣發行人資格的潛在客戶,當中約一半來自支付機構,另一半為互聯網科技公司,尤以中資背景、具海外業務者居多。她指出,即使業界普遍認為首輪牌照數量不多,仍有不少企業希望「試一試」,部分更是出於市場公關策略或股價推動考量。

近期穩定幣概念股表現火熱,市場預期效應明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早前公開呼籲「降溫」,重申申請牌照需通過嚴格審核,強調發牌門檻「相當高」,初期只會批出少量牌照。Lily Z. King預測,首階段發牌數量可能僅3至4張,總量不會超過10張。

首批不太可能掛鉤人民幣

不過,能否最終獲發牌,仍取決於申請者提出的應用場景是否具體可行。曾任職證監會的前炩顧問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趙嘉麗指出,光有資本門檻(例如2,500萬元)並不足夠,關鍵是「要講清楚穩定幣的使用場景,包括發行後用在哪裏、規模有多大,能否說服金管局這是務實可行的。」

趙嘉麗表示,目前較多申請者聚焦於跨境支付與貿易場景,擬掛鈎的幣種包括離岸人民幣、港元及美元。然而,Lily Z. King認為,在監管考量下,首批穩定幣中不太可能出現掛鈎離岸人民幣的產品,因這類項目或需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的批准,金管局更傾向循序漸進推動整體框架。

她同時透露,已有數家「耳熟能詳」的大型中資科技企業表明有意申請,但目前普遍保持低調觀望,主要是關注京東作為沙盒參與者的申請進展結果。若京東成功獲發正式牌照,勢將為整個行業帶來強烈示範效應。

續發揮中資企業試點平台

德勤中國數字資產香港主管合夥人呂志宏指出,儘管中國內地自2021年起明文禁止虛擬貨幣交易,但若穩定幣有實體資產作為支撐,並不等於完全禁止。他認為,內地對於區塊鏈技術實際應用態度開放,尤其在物流與能源領域已有多項應用,但在虛擬資產作為交易媒介方面,短期內仍不見開放跡象。相對而言,香港將繼續發揮「中資企業試點平台」的功能,成為大中華區探索虛擬資產監管與創新的橋頭堡。

Cobo的Lily Z. King補充指出,許多中資企業,尤其是國企海外部門,對於在香港測試穩定幣計劃興趣濃厚。她認為,香港已獲得制度與政策層面的戰略定位,未來若能與全球穩定幣監管逐步接軌,將有望吸引更多實力機構加入。

另一方面,OSL執行董事兼法規事務主管刁家駿提醒,雖然區塊鏈讓穩定幣得以無地域限制地自由流通,但隨著各國監管制度日漸完善,全球穩定幣市場恐面臨「碎片化」風險。他建議香港在推動穩定幣創新之餘,亦應關注未來如何建立與主要國際市場兼容的規則體系,以確保本地市場在全球生態中保持競爭力與連通性。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