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特區政府積極推動“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加大對非博彩元素的投入,演唱會經濟逐漸升溫。與此同時,公眾對文體及旅遊活動的參與需求不斷增加,導致部分熱門演唱會或體育賽事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當中“黃牛”倒票亂象屢禁不止,干擾市場秩序並損害消費者權益。
筆者認為,針對“黃牛票”問題,治理工作應從源頭打擊與流通監管兩方面同步推進。一方面,對於透過技術手段非法牟利、操控票源的專業倒票團夥,特別是涉及開發搶票軟件、操縱銷售渠道的黑色產業鏈,執法機關應加強偵查與打擊,實施快速反應、精準執法、重拳懲治,從根本上斬斷非法票務操作的鏈條;另一方面,票務相關的行政部門,如消費者委員會與旅遊局,應完善整體票證監管機制,涵蓋票務發售、流通、查驗及售後維權等各個環節。建議票源追蹤管理、統一電子票務平台等措施,並加強對公眾的教育宣導與風險提示,提升消費者辨識與維權能力,從制度層面防堵“黃牛”滋生,推動票務市場長效有序發展。
值得強調的是,建設“演藝之都”對推動澳門文化、旅遊、娛樂等多元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國際形象具有關鍵意義。這不僅為觀眾提供更多元的文化體驗,也為本地演藝人才與製作團隊創造專業化、產業化發展機會,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注入新動力。因此,當局應持續強化對非法票務行為的打擊,同時優化對本地演藝界的支持政策,雙管齊下,不僅保障觀眾權益,也為整個演藝產業的長遠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民眾青年會副理事長談兆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