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中高齡人士就業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據政府統計資料顯示,2025年第1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5%,較去年第4季上升0.2個百分點,按歲組統計,35-44歲和大於55歲的失業人數均較上季有所增加,另外,就業不足人數方面,年齡在35-44歲的佔25%,而45-54 歲的佔22.4%。有不少中年人士向本人反映,他們失業後,由於職位選擇少、技能落差、社會觀念限制等種種因素,往往求職成功率低,求職時間長達數月甚至半年以上,反映出本澳對中高齡人士的就業支持仍有待改善。
中高齡群體的持續就業,對於社會、企業和個人等方面均有正面效應。一方面,他們具備豐富的經驗技術,較強的穩定性和責任感,亦有長期積累的人脈與客戶關係,是寶貴的的社會資源;另一方面,他們可以透過就業增加社會參與,有助於延續經濟收入、實現自我價值,提升個人能力和心理健康。
然而,中高齡人士就業面臨多重困境,其一是本澳就業機會和崗位有限,缺少專門面向該年齡層的再就業崗位。筆者認為,政府應加大扶持中高齡友善行業及銀髮產業,支持企業根據中高齡群體的優勢和能力設計崗位,完善職場配套並增加彈性安排,確保有工作意願的中高齡者能夠得到合適的就業機會。
同時,政府應調研中高齡群體的就業需求,為該年齡層設置有關「1+4」產業的系統性培訓課程,並在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中,鼓勵學校、機構等增設更多面向中高齡的課程,助力提升他們在新興市場的職業能力和職場適應力。
此外,不少市民反映,社會觀念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高齡群體的就業成功率,雖然本澳《勞動關係法》中明確規定,所有居民均不受歧視地享有同等就業機會,惟實際上,隱性年齡歧視在就業上仍普遍存在。社會觀念並非短期內能夠改變。筆者建議,政府應該制訂短、中、長期規劃及措施,逐步打造年齡友善職場環境,提升社會對中高齡就業的認知和接受度,促進中高齡群體成功就業。
直選立法會議員鄭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