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acebook母公司Meta近月積極加碼搶奪生成式人工智能(AI)頂尖人才,傳出開出高達15億美元(約117.7億港元)的六年薪酬方案,試圖挖角AI新創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首席研究員兼聯合創辦人塔洛克(Andrew Tulloch),卻遭到拒絕。該事件震動矽谷,反映出在AGI(通用人工智慧)競賽激烈之際,不少AI人才對理念與領導者忠誠度高於金錢誘惑。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數月前曾聯繫Thinking Machines創辦人穆拉蒂(Mira Murati),提出收購該公司但遭拒。穆拉蒂為OpenAI前技術總監,去年9月離職並創立Thinking Machines,吸引超過20名前OpenAI同事跟隨。面對收購受挫,朱克伯格展開大規模挖角行動,短短數周接觸了Thinking Machines逾十名成員,主要鎖定塔洛克。
朱克伯格與Meta AI實驗室負責人汪滔聯手招攬塔洛克,開出價值10億美元基本薪酬,加上花紅與股票表現,總值可達15億美元。不過,塔洛克及其同事全數婉拒Meta邀請。據悉,塔洛克早年曾在Facebook AI研究部門工作,是當時的傑出工程師之一,後來加入OpenAI,近年投身Thinking Machines創業行列,對回歸Meta並不感興趣。
有分析指出,儘管AI業界跳槽頻繁,但部分核心技術人員仍對其團隊與理念保持高度忠誠。穆拉蒂在OpenAI時期以情商高、組織文化包容聞名,延續至Thinking Machines,建立平等與協作的團隊氛圍,這也是員工拒絕跳槽的重要原因之一。外界認為,部分研究人員擔心成果落入商業化色彩濃厚、廣告導向的平台如Meta,可能背離他們追求AGI的初衷。
聯繫逾百名OpenAI員工
事實上,Meta早已密集獵才,據報近月已聯繫逾百名OpenAI員工,成功網羅至少10人,包括曾任OpenAI三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的趙晟佳,現任Meta超級智能團隊首席科學家,亦從蘋果挖來AI專才龐若明。
除了塔洛克外,Meta也向年僅24歲、AI新星戴奇(Matt Deitke)提出破紀錄待遇。戴奇為AI多模態模型與3D數據領域專家,曾獲NeurIPS 2022傑出論文獎,為Allen人工智能研究所開發Molmo聊天機器人,並共同創辦Vercept。Meta最初開出1.25億美元合約未果,後由朱克伯格親自出面,最終以總值2.5億美元成功延攬,其中首年可能即發出1億美元報酬。
《紐約郵報》形容此舉為「宅男的逆襲」,MIT經濟學家奧托(David Autor)更直言,當電腦科學家的身價趕上職業運動員,正是AI時代價值觀翻轉的象徵。
然而,不論是塔洛克還是Thinking Machines團隊的集體拒絕,皆反映當今AI競賽已不再僅由資金主導,理念、使命與領導者的魅力成為左右人才流動的關鍵。隨著AGI研發加速,頂尖AI人才的選擇將深刻影響科技巨頭間的競爭格局。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