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防蚊控蚊機制

應對基孔肯雅熱
12/08/2025
2411
收藏
分享
應對基孔肯雅熱

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均屬於由蚊媒傳播的病毒性疾病,由於全球氣候變暖、人口流動頻繁等因素影響,傳播風險不斷上升。近日,廣東省鄰近地區持續錄得數千宗基孔肯雅熱個案,而澳門至今錄得8宗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分別是6宗輸入及2宗本地病例。本澳作為亞熱帶沿海城市,夏季驟雨頻繁易產生積水,天氣高溫潮濕加快蚊蟲孳生,加上人口密集以及暑期居民、旅客跨境流動頻繁的狀況,“雙熱”病毒的傳播面臨較高風險。

根據世衛組織資料,兩種病毒皆透過白紋伊蚊及埃及斑蚊傳播,感染者初期症狀相似,若防治不力,易引發社區傳播。為及時遏制“雙熱”在本澳傳播擴散,特區政府迅速響應並從多方面開展防控工作,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以及保護易感人群等重要環節。然而,從市面蚊患情況及市民反映來看,部分空置土地、老舊樓宇、後巷及地盤等仍存在積水死角及蚊蟲滋生問題,且存在較多衛生黑點有待持續跟進蚊患情況。另外,亦有部分居民尚未充分了解“雙熱”的風險和嚴重性,顯示社區防蚊控蚊工作仍有提升空間,政府應聯合社會各界力量,構建更具韌性及系統化的防治網絡。

目前,本澳存在數量較多的衛生黑點和高風險場所,包括空置土地及房屋、地盤及施工區域、公園、托兒所、學校、院舍等等。筆者認為,對於上述區域,政府應設立相應的專項滅蚊防治方案和持續跟進機制,可考慮引入智能誘蚊滅蚊工具及數字化監測手段,以提升防控效率及加強精細化治理。

政府部門透過“健康社區”計劃,加強社區的防蚊滅蚊措施宣傳,但目前公眾的參與度與持續性仍有待提升。筆者認為,當局應建立恆常性的健康教育及防治機制,實施“社區蚊患自查行動”,向居民、物管公司提供檢測方法,並采取相應的獎勵或警示機制,提升公眾對主動滅蚊的認知和積極性,以擴展社區聯防網絡。

直選立法會議員鄭安庭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