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倡設管理職位本地化指標

提升本地人專業及管理崗位比例
29/08/2025
7180
收藏
分享
提升本地人專業及管理崗位比例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與澳門文職人員總會於今年1月至8月合作開展「澳門文職人員職業生活現狀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510份。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三受訪者對勞動法規認知不足且近三成曾權益受損;四分之一認為薪酬不匹配工作量;四成三因工作壓力影響身心健康,僅一成八企業提供心理支援。主辦認為需多方協同完善職業發展與權益保障體系。主辦方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 澳門文職人員職業生活現狀調查 」內容。 (主辦方提供圖片)

主辦方8月27日假澳門文職人員總會會址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調查內容,並就調查結果提出相關建議。由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李靜儀、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何麗晴,以及澳門文職人員總會會長伍志平和監事長梁普宇主持。

僅27%文職人員對前景樂觀

李靜儀指出,調查發現僅兩成七文職人員對職業前景樂觀,且《按行業統計外地僱員人數及企業/實體數目》資料顯示,2025年6月金融業等文職崗位仍有900名外僱,當中過半屬非專業崗位,反映職業管道及管理職位本地化具有擴闊空間。她建議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政策,明確外僱退場安排,並為金融等行業及文職崗位設定管理職位本地化指標,同時加大職業培訓投入,逐步提升本地人專業及管理崗位比例。此外,企業可將員工納入培訓體系,制定培訓課時制度,培訓成果與晉陞掛鉤;工會組織可搭建交流平台,合作開展針對性培訓。

李靜儀還提到,八成三受訪者僅部分瞭解或不瞭解《勞動關係法》,近三成曾權益受損,突顯強化權益保障及提升法律認知的重要。她建議政府持續完善保障體系,全面檢討《勞動關係法》,優先推進社會共識高事項,如延長產假、增有薪年假、完善追討欠薪規定;強化極端天氣下僱員安全保障及復工指引;優化工傷賠償制度,重點關注賠償程序問題,如假期認定和給付流程,並更新判定工傷或職業病導致無能力狀況的附表;同時加強普法教育,增強僱主僱員守法意識。

伍志平指出,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一受訪者認為薪酬與工作量不匹配,近一成九對福利制度不滿。他建議在薪酬體系完善上,政府需強化法規執行及監督工資支付,借鑒經驗調研並制定指導框架;企業應確保薪酬具競爭力,通過科學評估制定調薪機制;工會組織能於勞資糾紛中積極協調。其次,在企業履責提升福利滿意度的前提下,政府可出台優惠政策,並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企業應根據員工需求提供個性化福利。最後,為提高文職人員滿意度和效能,政府要督促僱主提供符合職安健的條件;企業要優化環境、加強培訓及管理能力;工會組織可搭建平台,反映訴求及維護權益。

梁普宇指出,調查顯示,超四成受訪者因時間緊迫、工作量大、晉陞機會缺乏感到壓力,四成三身心健康受工作壓力影響,但僅一成八的企業提供心理支持,近六成的企業無相關措施,企業心理健康支持體系亟待完善。建議政府強化制度引導與監督,建立長效監督機制,推動「工作量動態評估機制」,將心理健康納入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企業作為關鍵主體,要設立心理諮詢部門或合作機構,組織培訓,合理安排工作,營造和諧氛圍。工會組織要開展宣傳教育,傾聽員工訴求,代表員工與企業、政府溝通,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援。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