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IPLSA)牽頭,聯合澳門律師公會、香港律師會、香港大律師公會及廣東省律師協會等大灣區核心法律團體共同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法律企業交流會」昨(16)日在澳門舉行。活動以「法企對接、跨境破題」為核心,吸引逾300名三地法律界代表、企業負責人及青年律師參與,共同探討大灣區法律服務融合與企業「走出去」的發展路徑。同期亦舉行第六期國家安全教育(導師培訓)證書課程畢業典禮。「 粵港澳大灣區法律企業交流會 」昨(16)日在澳門舉行,吸引逾300名三地法律界代表、企業負責人及青年律師參與。 (主辦方提供圖片)
全國政協委員、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主席何君堯律師BBS, JP在致辭中指出,IPLSA作為依香港《稅務條例》第88條成立的慈善團體,始終以培育涉外法律人才及推動公益法律服務為核心使命。截至目前,已有逾618名港澳律師通過試點辦法獲大灣區執業資質,而2024年二十屆三中全會「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的部署,更為灣區法律從業者帶來服務國家戰略、拓展執業空間的雙重機遇。
交流會設四大平行研討板塊
交流會緊扣法律界與企業界核心需求,設置四大平行研討板塊,邀請近30位專家,就企業出海風險管理、知識產權保障、爭議解決機制、跨境資金回流及AI應用等議題展開「靶向式」專題分享。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於會上發布最新調研報告,指出目前大灣區律師在跨境執業中面臨的挑戰,包括稅務優惠居住天數要求、三地法律培訓學分互認等障礙。協會提出多項建議,如建立一站式三地法律服務樞紐、放寬稅務要求(參照南沙、前海、橫琴模式)、推動培訓互認等,相關建議將提交司法部及廣東省司法廳等機構考慮。
活動同期舉行第六期國家安全教育(導師培訓)證書課程畢業典禮。學員代表致辭時表示,國家安全與愛國教育日益深入人心,課程內容豐富且實用,對推動社會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與會企業代表普遍認為,交流會搭建了直接對接三地法律資源的平台,尤其對跨境實務及知識產權保護等議題的解答,為企業海外佈局提供清晰指引。法律界代表則指出,活動進一步明確了「 融入國家戰略、服務企業需求 」的執業方向,未來將更積極參與涉外法律服務能力建設,發揮澳門作為中葡平台與大灣區西部紐帶的獨特優勢。活動同期舉行第六期國家安全教育(導師培訓) 證書課程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