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強颱「樺加沙」

廣東百萬人轉移
24/09/2025
3902
收藏
分享
廣東百萬人轉移

今年第18號颱風「樺加沙」(Ragasa)已於9月24日正面登陸廣東中西部沿海,並橫掃珠三角地區。颱風在粵境內造成強風暴雨,全省多地受災嚴重。據官方數據,截至23日傍晚,廣東已提前轉移超過104萬人,並實行「五停」措施,全力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9月23日10時,廣東省啟動防風Ⅰ級應急響應,為最高等級。截至當日下午5時30分,全省已提前轉移超過104萬人。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等地實行「五停」措施,即停課、停工、停產、停運和停業。深圳市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表示,全市計劃轉移安置40萬人,並呼籲居民儲備至少三天生活物資。

在珠海,北京理工大學(珠海)體育館臨時安置約2000名建築工人;江門、陽江、茂名等地的沿海村鎮也已全面轉移臨海或低洼地帶居民。深圳市則已疏散26萬人,開放865處避險場所,集中安置約4.5萬人。

海上船舶全面清空 風電平台落實防護

在海上防禦方面,全省8萬多艘漁船已回港加固,1.2萬多名作業人員上岸避險。廣東海事局實施「全面疏導清空」策略,對受正面影響的珠江口及粵東、粵西海域船舶分類引導,並設置三條點驗線,實施「北上防台」與「南下防台」措施。截至23日11時,已組織沿海船舶逾1萬艘次轉移至安全水域,全省210條客渡航線停運,596艘客渡船停航。全省32個沿海風電平台亦全部落實「六個百分百」防護要求。

在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當地黨員幹部帶頭協助漁民加固船隻;在江門海洋牧場「台山1號」平台,工作人員撤離前已完成門窗鎖固、鋼纜固定和設備保護;湛江等地的化工、核電企業則提前清理物料、調整裝置參數,確保颱風期間生產安全。

重大基建與城市設施全面防護

在重大工程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重點項目狮子洋通道全線停工,轉移施工人員2800餘人。項目方亦對塔吊等大型設備採取降低高度、固定位置等措施,全力保障施工安全。

城市排水防澇工作同步推進。汕頭、潮州等地已提前清理排水管網、修剪加固易倒伏樹木;潮州更出動百人應急隊伍和抽排水設備車,加強低窪地段值守。

在江門台山,一名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被救護車轉移至安置點,體現基層落實「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原則。

全面應急保障 3.8萬消防人員待命

廣東全省各部門已全面進入臨戰狀態。省消防救援總隊3.8萬名消防員、5700餘輛消防車和1174艘舟艇全部待命,重點部署在珠海、江門、湛江、茂名等沿海市縣。交通運輸廳預置省級應急隊伍34支、1,700人及1,190台裝備;通信管理局則在珠三角與粵西部署2800多支搶修隊伍、9,000人,以確保通訊暢通。

南方電網珠海供電局利用無人機展開特巡,覆蓋涉澳供電的2400公里輸電線路和變電站,排除隱患,確保對澳供電正常。國鐵廣州局亦啟動防洪應急響應,停運部分列車,並組織上萬名人員24小時值守,保證鐵路運行安全。

民生物資與保險行業同步保障

汕尾、陽江等市啟動生活物資應急保障機制,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保險業則啟動大災一級響應,江門、台山等地派出排險隊伍支援農戶清理排水溝渠,並調配數千台抽水泵和救援設備,協助農業生產減損。

深圳航空停機坪也出現「飛機綁膠帶」固定機身的畫面,引發網民關注。深航回應稱,這是防颱措施之一,會採取多種方式固定機體,保障飛機安全。

嚴陣以待 全面迎戰颱風

氣象部門預測,「樺加沙」將於24日在廣東中西部沿海正面登陸,強風暴雨將持續影響珠三角及粵西多地。廣東當局罕見提醒全省進入「巨災防禦」狀態,強調要抓住颱風到來前的窗口期,落實防風「六個百分百」、群眾轉移「不漏一人」等要求,全力築牢防颱防汛防線。

截至23日傍晚,廣東全省轉移人數已突破104萬,船舶停運、學校停課、企業停工,珠三角地區嚴陣以待,迎接這場今年最強的颱風考驗。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