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工智能在影視圈的應用愈來愈廣,來自蘇黎世的新創公司 Xicoia 最近的動作引發巨大爭議。該公司於 9 月 27 日的蘇黎世高峰會上宣布,旗下首位 AI 女演員 Tilly Norwood 即將進軍荷里活,目前正與多家經紀公司接洽合作。創辦人艾琳·范德費爾登(Eline Van der Velden)直言,雖然在今年 2 月各大製片廠對 AI 演員仍顯得興趣缺缺,但自 5 月以來態度急轉直下,紛紛尋求合作機會,她甚至預告「幾個月後就會有大型製作正式採用 AI 技術」。
消息一出,立刻遭到眾多演員強烈反對。曾出演 DC 電影《閃電俠》(The Flash)的女星科蕾西·克萊門斯(Kiersey Clemons)在社群媒體公開發文,要求點名與AI演員合作的經紀人名單,直言「我要知道他們是誰」。主演《尖叫旅社》(Scream)系列的梅莉莎‧巴雷拉(Melissa Barrera)則在 Instagram 限時動態呼籲同行應解僱這類經紀人,怒斥這種行為「令人作嘔」。
年輕女演員歐德莎‧艾德蘭(Odessa A’zion,電影《直到黎明》(Until Dawn))則以戲謔方式散播「AI 女星鬧笑話」的謠言,稱 Norwood 曾把咖啡潑在自己臉上。近期在漫威大片《神奇四俠:第一步》(Fantastic Four: First Steps)中飾演「行星吞噬者」的拉爾夫‧伊內森(Ralph Ineson)更在轉發新聞時只留下「滾開」二字,表達對 AI 演員的厭惡。奧斯卡提名女星東妮·克莉蒂(Toni Collette)則以多個驚恐表情符號回應,電視名嘴胡比·高拔(Whoopi Goldberg)則直言,Norwood 的外貌融合了數千名演員的特徵,天生具備「不公平優勢」。
Xicoia:是藝術品非取代者
面對演員群起圍攻,范德費爾登強調,Tilly Norwood並非人類演員的替代品,而是一種藝術創作形式。她將AI比作「新畫筆」,與動畫、木偶戲或電腦特效一樣,能為故事創作帶來新的表達方式。她重申自己也是演員,深信沒有任何東西能真正取代真人表演的魅力與互動,AI 角色應被視為「藝術大家庭的一部分」,而非與真人演員展開直接比較。
Norwood 在今年 7月以短片《AI主席》(AI Commissioner)首次亮相,影片以喜劇手法探討電視製作的未來。她同時擁有個人社群媒體帳號,以「我也許是 AI 產生,但我現在感受到非常真實的情感」作為口號進行推廣。范德費爾登表示,她希望將 Norwood 打造成「下一個史嘉蕾‧喬韓森或娜塔莉‧波曼」,因為觀眾最終關心的是故事,而非演員是否為真人。她認為,在當前經濟壓力下,影視產業將更傾向引入成本較低、可大規模複製的 AI 技術。
AI角色的差異化優勢
Xicoia 隸屬於製作公司 Particle6,專注開發具備完整背景故事與鮮明個性的 AI 角色。與傳統靜態數位頭像不同,這些 AI 演員能即興對話、自我表達,甚至隨時回應當下的時事熱點,並可根據不同平台需求調整語氣和內容,展現高度靈活性與互動感。這使得 AI 角色不僅可成為影視作品的一部分,還能透過社群平台與觀眾形成持續互動,延伸商業價值。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