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局預計,2029年本澳長者人口將佔總人口21.4%,提前邁入超老齡社會。故此,本澳居民的慢性病預防、醫療需求、醫護人員壓力等方面增加都需要當局提前部署,及早應對。2024年醫療統計數據顯示,本澳醫院服務總使用量按年上升1.9%至254.5萬人次。其中,門診服務上升2.1%,急診服務上升0.5%,住院服務上升4.1%,反映出醫療需求不斷攀升。
雖然當局持續優化初診及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並增加醫生及護士人數,但同時,不少醫護人員反映人手比例仍然不足、工作量龐大等,部分衛生中心更候診空間不夠,前線醫療服務壓力沉重。
此外,澳門協和醫院已營運一段時間,預計於2027年的人力規模將達到約1200人,其中包括約200名醫生和150名專科醫生。但目前醫院在發揮分流醫療壓力的作用尚待進一步優化,協和醫院與山頂醫院之間的定位和分工需更加明確,確保醫療資源合理分配,減輕醫護壓力,並優化輪候安排及時間。
社區醫療機構在超老齡社會當中將肩負更重要的角色,但社區護理隊伍亦需有所規劃,確保人才培養,當局需加強培訓與資源投入,推進慢性病防治及預防為主的醫療政策。
醫療人力資源是保障居民健康的根本,故此,希望當局能制定中長期醫護人員以及各類醫療人員招聘時間表及藍圖,加大非牟利機構的資源更好落實“關口前移”、“資源下沉”,加快發揮協醫院的分流作用,讓澳門的醫療體系能在超老齡化浪潮中穩健前行,保障居民健康。
立法會直選議員李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