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五 」規劃(2026-2030年)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窗口期,也是高校突破傳統定位、服務區域經濟轉型的戰略機遇期。作為微型經濟體,澳門高校需立足「 小而精、特而強 」的辦學特色,在人才供給、科研轉化、區域協同三大維度精準發力,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與大灣區創新生態建設提供智力支撑。
澳門經濟正向現代金融、數字經濟、中醫藥科技等多元產業轉型,高校需率先打破學科壁壘,建立與產業需求匹配的人才培養機制。例如,針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澳門大學可依託應用經濟學優勢學科,增設「跨境金融監管」、「數字資產定價」等微專業,培養熟悉兩地規則的複合型金融人才。同時,針對中醫藥產業國際化需求,澳門科技大學可深化與內地科研機構的合作,在「中藥品質控制」、「國際註冊法規」等領域建立實訓基地,推動產學研用閉環。「十五五」期間澳門高校需形成產業引導教育、教育反哺產業的良性循環。
對澳門高校而言,「十五五」不僅是規模擴張的五年,更是內涵發展的五年。唯有以產業需求為導向調整辦學定位,以區域協同為路徑放大獨特優勢,才能真正從教育高地轉型為創新策源地,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與大灣區高品質發展注入持久動力。這既是高校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一國兩制」實踐在教育領域的生動詮釋。

澳門區域經濟研究會理事 嚴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