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重啟分拆屈臣氏上市計劃 

最快明年上半年在港英雙重上市
24/11/2025
2024
收藏
分享
最快明年上半年在港英雙重上市

香港新股市場今年明顯回暖,沉寂多時的長和分拆屈臣氏上市計劃再度浮上檯面。《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全球最大國際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商——屈臣氏集團(A.S. Watson Group)正籌備在香港與英國同步上市,預計集資多達 20 億美元,目標於明年上半年啟動。若成事,將成為本港近年最具規模的零售業 IPO。

報道指,屈臣氏已啟動上市前期準備工作,包括與投行商討結構安排和集資規模等。彭博其後亦引述知情人士稱,長和正與銀行接洽分拆安排,其中香港上市將是主要集資平台,英國上市則屬選項之一。消息亦透露,雖然上市計劃仍在初步階段,涉及估值及集資額等細節尚未最終確認,但操作上最快有望於明年上半年落地。

長和分拆屈臣氏的想法已傳多年。2014 年,長和以 57 億美元出售屈臣氏 25% 股份予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當時已計劃在合適時機讓零售部門上市,惟受疫情衝擊、新股市場疲弱與全球市況不穩等因素影響而一再延遲。

多名市場人士指,近期港股新股氣氛改善,加上零售業復甦趨勢明確,令屈臣氏選擇此時「捲土重來」,借勢爭取較佳估值。

淡馬錫作為屈臣氏少數股東,去年底副行政總裁謝松輝曾向外媒明確表示,其上市目標「從未改變」,但會尊重公司董事會就上市地點及時機所作的決定。淡馬錫對最新傳聞亦保持不予置評。

零售業務佔收入四成

除了屈臣氏,市場亦在今年8月報道長和正考慮分拆環球電訊業務在港上市,並已與花旗、高盛等投行溝通,但仍未有定案。集團今年3月曾公告指,長和會定期評估能提升股東長期價值的機會,包括出售全球電訊資產等方案,顯示集團對資產重組與價值釋放持開放態度。

財務方面,今年上半年按IFRS 16前基準計,長和零售業務收入達988.4 億元,按年增長8%,佔集團總收入約 41%;EBITDA 增長12%至79.74億元,其中歐洲市場貢獻逾七成。加上實體零售全面重啟,屈臣氏的營運動能持續回升,估值亦較數年前更具市場吸引力。

截至6月底,屈臣氏合共擁有逾16,500間門店,遍布31個市場,並涵蓋 12 個零售品牌。其中,歐洲8,635間、中國3,630間、亞洲其他市場 4,314 間,規模遠超其他區域性零售商,是全球最大的健康與美容產品連鎖體系。

源於1841年香港大藥房

屈臣氏起源於1841年、前身為本地「香港大藥房」,是香港首家提供西藥服務的藥房。其後由屈臣氏醫生接手經營,成為港督御准的藥房商號。1981年,屈臣氏正式成為和記黃埔(長和前身)的全資附屬公司,當時僅有75間門店。

經過40多年發展,屈臣氏已成為全球零售龍頭,旗下品牌包括屈臣氏、百佳超市、豐澤電器、屈臣氏酒窖,以及飲品品牌屈臣氏蒸餾水與菓汁先生等,在亞洲與歐洲零售市場均具有強大影響力。

投行分析認為,在香港及倫敦兩地上市,可讓屈臣氏強化流動性並吸引不同地區投資者,尤其其歐洲業務佔比高,英國上市具策略意義。不過,由於目前仍處於前期商討階段,細節、估值與集資額仍可能因市況變動而調整。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