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新股不能只靠狂熱
14/11/2017
19088
收藏
分享
抽新股不能只靠狂熱
抽新股不能只靠狂熱

港股新股閱文集團(00772)日前上巿大受矚目,集資時一度凍結資金高達5,200億元(港幣,下同),申請認購的投資者超過40萬,更是歷來第二大凍資新股,大幅超過市場預期。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7年第二季經季節性調整M1港元作參考,香港M1貨幣供應有15,065.85億,單單是一隻閱文已抽調香港M1貨幣供應的三分之一,實在好誇張。但是次閱文帶起的新股熱,不禁令人想起1997年上巿的北京控股(00392),當年北控招股,同樣市民大排長龍入紙認購,最終超額認購1,275倍,破了當時的最高紀錄。上市後股價表現同樣瘋狂,掛牌首日收市報40.2元,較招股價12.8元,大升2.2倍。

但好景不常,股價在1997年8月見頂,隨著金融風暴直捲亞洲,股價跌更跌至谷底。故此,坊間一直有一說法,當有一新股令全城瘋狂之時,就是股災將近來臨的先兆,「上帝要你滅亡,必先叫你瘋狂」。但未來仍有多隻新股輪流上巿,又正值旺巿,股民投資新股實在不能只靠狂熱。

近年新股上巿後不乏出現盈利倒退,上市後業績很快便走樣,集資用途不符等問題,故不能盡信招股書或坊間報道,股民認購時要作適量調節。

不妨等股份公開認購時,先觀察招股反應,反應熱烈,才順勢玩認購值博率較高新股。

新股上市集資,為業務提供資本,以圖令生意更上一層樓。雖然理論上如此,但公司上市真正目的各有不同,股民不應期望公司上市是送錢給大家,想趁市旺參與新股遊戲,最緊要睇風頭火勢,新股上市有贏錢可以繼續玩,但一旦有新股上市後開始潛水,就要有止蝕離場的準備。而上市公司為吸引股民目光,各出奇謀,除了公關術,還有排山倒海的一大堆傳聞,孰真孰假就要靠自己眼光了。

另外,新股總會或多或少會滲入名人效應,股民應多警愓。雖然效應都不是百試百靈,如香港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四叔)過去一度積極參與新股認購,一樣有「坐艇」情況,更加證明盲目跟隨的風險,因為部分名人認新股是純畀面派對。至於基礎投資者名單幾乎是上市公司的必殺技,但股民認購時最清楚了解基金來歷,如淡馬錫、中投甚至社保基金的名字就多在重磅中資新股中出現。若名字是不見經傳的對沖基金,股民就要提高警戒心,因為這類基金認購的背後動機難以捉摸。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