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年輕人首置按揭

或掀跟風買樓潮
12/02/2018
69253
收藏
分享
或掀跟風買樓潮
或掀跟風買樓潮

政府調控樓市宣布放寬合資格青年(21至44歲)首次置業按揭成數,協助更多有需要青年「上車」。在昨日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上,有市民認為今次放寬按揭成數與之前的兩個樓市「辣招」有矛盾,是「一邊控市一邊托市」,擔憂引發跟風買樓潮、無異於將年輕人推入「火坑」。議員李靜儀亦憂慮措施反而令青年人冒險入市。

有市民昨在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上稱,放寬首置按揭成數,擔心掀起年輕人「跟風」買樓潮。 (陳駿騏攝)

有市民在「論壇」上發表意見稱,未來加息可能性較高、供樓負擔較重,擔心年輕人借錢「上車」之後,要面對數十年的還款期,一旦經濟環境出現波動將難以為繼。出席「論壇」的澳門金融管理局銀行監察處總監劉杏娟指,青年買樓前要評估自身供款能力,不要盲目上車,當局亦會要求銀行嚴格遵守最高償債比率,批出按揭貸款前要評估申請人入息情況及還款能力,批出按揭貸款需考慮申請人每月負債,償債總和不可高於申請人月薪的一半,還款年期亦不可超過申請者65歲。

憂高價「接貨」供樓負擔重

立法議員李靜儀在「論壇」上稱,目前市民在房屋市場毫無選擇,政府需要明確公共房屋供應量,以及修改經屋政策,讓市民有上樓期盼,而不是在私樓市場恐慌性地買樓、冒險入市。李靜儀續稱,當局政策釋放資訊是鼓勵年輕人入市,如果他們在高價「接咗貨」,將來面對加息周期,供樓負擔會愈來愈重。

非首置徵「增值稅」更公平

房地產聯合商會理事長關偉霖亦認為,當局沒有從私樓供應量及公屋政策上調控樓市,政府需要有更加透明的土地政策和整體城市規劃。關偉霖又指,政府對非首置住宅單位加徵「取得印花稅」是一種罰則,認為應該改為徵收增值稅,即物業轉售交易時對增值部分進行徵稅,是更為公平的做法。

將堵塞置業避稅漏洞

雖然對非首置物業徵收「取得印花稅」法案獲得立法會通過,但當中對於夫妻一方擁有物業、即視為共同擁有的條文就被否決。對此,財政局財稅廳廳長鄭世傑表示,當局將密切留意是否有人利用婚姻財產制度,在增購物業時進行避稅,如果發現有大量個案,政府將會設法堵塞漏洞。

另外,特區政府提出的樓市調控「加辣」措施,上周五在《特區政府公報》公布,前天(10日)起生正式生效,購置第二個住宅單位,除繳付原有印花稅,加徵5%印花稅,購買第三個以上單位加徵稅率為10%;此外,仍在放租且沒人使用的房屋,將被視為非出租房屋,由現時無需繳交房屋稅,改為按6%稅率徵稅。另外,《合資格青年首次置業的按揭成數》,「非樓花」貸款,價值等於330萬元或以下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為90%;價值超過330萬元但在800萬元或以下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為80%;而價值800萬元或以下的「住宅樓花」,最高按揭成數則劃一為80%。

過去兩年買家基本是澳門人 當中56%擁有住宅單位

財政局局長容光亮上周五(11)日在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指出,過去兩年,所有住宅樓宇單位交易的買家,基本是澳門居民,當中已擁有住宅單位的佔56.7%,所以,政府認為有必要推出新樓市調控措施。

容光亮(右二)稱,過去兩年住宅單位買家基本是澳門人,當中56%持有住宅物業。 (何灝恩攝)

有市民對政府推出的《合資格青年首次置業的按揭成數》中的「首置」定義提出疑問,澳門金融管理局銀行監察處總監劉杏娟強調,只要符合青年資格和收入規定,以及向銀行提出申請貸款時沒有擁有居住用途的住宅單位,即當時沒有持有物業或申請前賣了物業,是屬於首置的資格。

政策幫地產商促銷?

在措施公布前,每月平均住宅成交約600至700宗;在公布後過去九日的成交量已有900宗,市民蘇先生質疑「放寬青年首次置業按揭成數」措施是想幫助年輕人上樓還是幫地產商促銷?

他指出,當初收緊樓按是因為高樓價不想年輕人盲目入市,忽略了後續供樓的風險,但現在就畀信息年輕人「買樓好容易,卻忽略了供樓好難」問題,他指出,關鍵並不是樓按成數緊或鬆的問題,是樓價太高的問題。又有市民指該措施是推年輕人入陷阱,間接害了年輕人。

劉杏娟總監稱,該措施目的是想幫助有經濟能力供樓,但無能力付首期的青年人置業,同時銀行也會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她提醒青年人也要評估自身承受風險能力,還款能力是否合適等。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