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廠遺址活化與保育的迷思

文化局:荔枝碗不應太商業化
06/08/2018
42167
收藏
分享
文化局:荔枝碗不應太商業化
文化局:荔枝碗不應太商業化
文化局:荔枝碗不應太商業化

路環荔枝碗船廠片區如何保育,一直未有最終定案,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前天表示,荔枝碗船廠片區文物評定程序要在今年12月15日前完成,目前除了與工務局討論規劃方案,以及開展後續修復及活化工作外,前天文化局更舉辦一場「荔枝碗船廠片區保護及活化專家說明會」,聽取中、港及本澳專家意見。不過,文化局偏向朝著不太商業化方向發展。

文化局建議荔枝碗船廠片區的保育工作,不應朝太商業化方向發展。(Ah Sin阿先圖片)

說明會前天(4 日)在藝術博物館舉行,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王維仁建議,當局思考如何令荔枝碗不以營利為目的營運,未來片區內可建船廠博物館、開辦藝術展覽活動、打造綠地生態公園及開放公共空間。同時建議推出臨時措施,做好眼前設施維修、清理周邊環境,避免因坊間爭議或是行政程序等拖延,盡早令其發揮價值,讓市民感受到遺址和古蹟味道。

文化局舉辦「荔枝碗船廠片區保護及活化專家說明會」。右起為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港大建築系教授王維仁、清大建築學院副教授劉伯英及澳門城市規劃師林翊捷。 (劉艷萍攝)

活化工程公開競投不可取

他又稱,荔枝碗船廠片區的保護、活化時應興建輕建築,保存年限應縮短,例如以十年、20年維護周期為標準,且活化內容應有可逆性,即可拆卸、可改變。活化參與方面,應該是有參與意味的活化過程,公開競投不可取,建議由政府建立原則之後,由多方合作參與。將來的管理方面,也不應由一方營運團隊運營,更不應摻雜投入和回收意味。

具體規劃方向,王維仁也有見解,他建議保留船廠建築的肌理,包括地紋、柱礎、邊界及村落;保留船廠建築的形態,包括開敞、棚架、木鋼、桁架子、鐵皮;保留濕地的生態景觀,包括水體、潮汐、紅樹林、甲殼、鳥類;保留澳門的集體記憶,包括造船發展生活歷史、廢墟意象。

維持船廠生產能力

澳門城市規劃師林翊捷表示,保護和活化不能對立,應該先將片區評入文化遺產名單。他認為應該分階段對五個區域進行活化,現時片區交通條件不佳,水面情況也不理想,水深不足以撐船,希望將來考慮維持船廠生產能力,為生產及修理船隻創造空間及條件。出席說明會的市民及造船業者(下圖)也表示,澳門造船業曾經興盛,業界及坊間皆引以為傲,政府予以考慮。

清大建築學院副教授劉伯英表示,工業遺產保育不能僵化,荔枝碗片區承載歷史信息豐富,應該予以傳承。即便片區日後被評定為文物,都應在現有法律法規之下靈活規劃。

保留三船廠及石灰廠

不過,文化局其實已有規劃方案,方案將分五區域保護「荔枝碗船廠片區」,包括完整保留保護荔枝碗方案中三間船廠及石灰廠,其餘則圍繞船廠功能布局進行整體考慮,優先處理片區內空間規劃。未來規劃中會打造展示及傳承造船工藝空間、公共文化設施、書店、文創店等,前期規劃不會太商業化。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