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多地近日遭遇暴雨天氣,其中廣東河源災情嚴重。根據廣東河源市委宣傳部昨日消息,暴雨導致該市63個鄉鎮受災,七人因災死亡,包括一名六個月大的嬰兒,四名年齡介乎70至90歲的老婦,以及一名61歲的男性,另有一名17歲的男子被高空墜物砸死。在和平縣貝墩鎮,山泥傾瀉導致房屋受損,還有一名101歲老婦失聯。 受災最嚴重的連平縣上坪鎮,洪災沖毀道路,通訊及電力亦中斷,網絡上10日出現多條求助資訊。解放軍官兵前往救援和轉移安置工作。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上坪鎮新鎮村村民謝先生回憶起前日中午的洪水仍心有餘悸,說「就是幾分鐘內的事,我們跑到離地六七米高的二樓,結果水都漫過膝蓋了」。 根據災情通報,9日晚8時至10日晚7時30分,河源市中部和北部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全市有74 個站點超過50毫米,其中64個站點超過100毫米,八個站點超過200毫米,上坪錄得最大降雨量249.1毫米。暴雨導致河源市共11.455萬人受災,956間房屋倒塌,14,540人被轉移,直接經濟總損失人民幣3.9億元。 河源市三防指揮部10日下午6時將防汛三級提升為二級應急響應。目前救援工作仍在持續中。河源市氣象台昨日上午6時36分已解除源城、東源、江東新區暴雨預警信號,預計未來幾天,河源市仍將有持續性降水。 贛桂閩等多地受災除廣東河源,江西、廣西、福建等地近日都遭遇暴雨,並引發洪澇災害。根據各地官方昨日公布的消息,截至10日晚10時,江西九個區市共201.4萬人受災;截至10日晚8時,廣西強降雨造成36萬人受災,九人因災死亡;截至昨日上午8 時,福建省三明市99,182 人受災,16,960人被轉移。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昨日介紹,截至10日,全國有22個省份不同程度遭受洪澇災害,全國675 萬人受災,83 人因災死亡失蹤。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接受美國彭博通訊社採訪時暗示人民幣無紅線,引發市場猜測人民幣匯率走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涂永紅(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由市場供需決定,除非出現「黑天鵝事件」造成過度波動,否則政府不會干預,因此也不存在所謂「紅線」,毋須守住「7 」這個心理價位。 她進一步指出,由於中國保持貿易順差,資本淨流入,中長期外匯供應大於外匯需求,加上外匯儲備充足,人民幣有升值基礎。 她表示,中國對美國大多是加工貿易,屬於結構性順差,無論匯率、稅率如何變化,只要結構不改變,中國對美國順差就不會改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態勢就存在。 另外,涂教授認為,匯率易受消息和市場情緒影響較大屬正常,認為這種非理性狀態很快會消失,匯率終將回歸至均衡水平。(互聯網圖片)
據澎湃新聞網昨日報道,前國家副主席王震之子、中信集團前董事長王軍,10日晚10 時56 分去世,享年78 歲。 據公開資料顯示,王軍1941年生於湖南,1977 年至1978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服役。1979年,在鄧小平親自宣導和批准下,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當年10 月4 日創辦中信集團,當時38歲的王軍加入中信,由最初的業務部總經理一路升至董事長,至2006 年退休。 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 王軍以32元(人民幣,下同)每股的價格簽字出讓中信泰富18%的股份,隨後股價飆升至58元,引來讓國有資產流失的質疑。但正是因為這一決定,讓中信到手108億元資金, 能在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渡過難關。王軍說,「我們沒 向國家伸手要錢」。(互聯網圖片)
中美貿易戰的前景不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弱,市場關注人民幣會否「破7 」,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上周接受外媒訪問時的一席話,則令關注焦點從「會否破7 」轉移到「何時破7 」。 易綱上周出席二十國集團(G20)財長與央行行長峰會前接受美國彭博通訊社訪問指出,對於匯率問題,中國「沒有某個具體數字」,若貿易戰加劇,中國有「巨大的空間」調整貨幣政策,被外界視為重要的政策訊號。市場憂慮人行放棄保7,周一在岸人民幣匯率跌幅達0.4%,至一美元兌6.9352元人民幣,而5 月累計下跌2.5%,亦是去年7 月以來最差表現。美國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昨日修正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測,認為人民幣將在未來三個月內跌破7 的關卡。
中美貿易戰持續,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首五個月,美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14,200 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9.6%,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1.7%,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跌3.2%,自美國進口急挫25.7%。中美貿易順差7,506.2 億元,按年擴大11.9%。 至於整體進出口,中國上月出口由跌轉升,按年升1.1%,好過市場預期。進口則由升轉跌,按年跌8.5%。以人民幣計價,出口同樣好過預期,按年增長約7.7%;進口則由升轉跌2.5%。 有分析指出,中國上月出口小幅回升,主因是該月貿易戰突然升級,出口企業趕在美國今個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前搶出口,以及人民幣匯率走弱所致。但環球經濟放緩及中美貿易摩擦持續,預計拖累下半年出口表現。 5 月稀土出口按月降16%海關總署昨日也公布今年首五個月及5月稀土出口數據,顯示5月份稀土出口3,640噸,較4月稀土出口4,329噸下降16%。而今年首五個月稀土共出口19,265.8噸,也較去年同期減少7.2%。 中國稀土佔世界儲量的39%,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生產和出口國,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將以此反制美國。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相關司局5日召開稀土行業企業座談會,參會企業建議,強化稀土產品出口管控,並堅決嚴厲打擊非法開採,加大行業經營秩序整頓力度,保護珍貴資源。
據中國政府網昨日報道,經文化和旅遊部綜合測算,端午假日期間(7日至9日),全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9,597.8萬人次,按年升7.7%;實現旅遊收入人民幣393.3億元,按年增長8.6%。報道指出,期間,全國未發生重特大涉旅安全事故和投訴案件。多地透過舉辦賽龍舟、掛艾草菖蒲、聞八音、聽山歌、跳竹竿舞等活動,展示端午傳統習俗,吸引大量遊客。 另外,央視綜合在線旅遊及民航出行大數據分析稱,「80 後」、「90 後」成為此次假期出遊主力軍,上海、蘇州、廣州、北京、無錫、杭州、常州、南京、武漢、深圳是今年端午小長假出遊的十大客源地。
香港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遊行演變為警民衝突,約100多名示威者昨晨零時突然衝擊立法會大樓,警方合共拘捕 19 人,包括七名涉參與非法集會的男子,以及12名年齡介乎19至34歲的堵路人士。 警方指出,事後檢視在場人士留下的物品,發現剪刀和刀片等攻擊性武器,相信暴力行動背後,是有組織、有準備的激進暴力人士發起,部門將統一調查。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對遊行後發生的衝突表示強烈遺憾,又說會繼續推動修例,回應社會憂慮。 逃犯修訂條例草案明(12)日將在立法會大會恢復二讀,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表示,他已批准條例258項修訂中的153項,而今天會與各黨派商討審議及辯論安排。 而此次遊行的發起組織就表示,明日會在立法會示威區或附近一帶持續發起集會。
中美貿易戰進入技術博弈階段。針對美國斷供華為等中國企業的行為,繼商務部近日宣布將建立針對封鎖、損害中國企業行為的「不可靠實體清單」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8日再宣稱,正在研究建立「國家技術安全管理清單」制度。 這份新的清單預料將禁止中國具優勢技術向美國出口。外界猜測,中國領先世界的稀土提煉技術可能最先出現在清單上。
香港大批市民昨日上街抗議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遊行隊伍由下午2時20分於維多利亞公園草坪起步,4時抵達終點立法會外,入夜後繼續在立法會外聚集。警方下午統計, 有15 萬3,000人由維園離開參與遊行。為應對聲勢浩大的人群,香港派出近2,000警力。期間,遊行人士一度與警方出現對峙,在金鐘海富中心對出夏慤道,有人嘗試衝出馬路,佔據主要幹線,警方噴射胡椒噴霧制止。消息指,遊行期間,七人被警方拘捕,罪名涉及普通襲擊等。另外,有團體宣布,當日全球共27 個城市有活動聲援遊行。 《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將允許香港向內地移送疑犯,12日將在立法會大會二讀。政府早前就修例提出將移交門檻由三年有期徒刑提高至七年或以上等多項保障,並多次解釋條例的修訂,但仍未能安撫擔憂的市民。主辦單位「民間人權陣線」昨晚宣布有103萬人參與遊行,香港警方則指活動高峰期有24萬人參與。( 互聯網圖片)
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昨日下午在日本福岡落下帷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左)昨日與美國財長姆欽(右)舉行會面。這是上個月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持後,兩國經貿高級官員首次會面。 易綱表示,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經濟基本面良好,人民銀行將繼續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他表示,中國宏觀政策空間充足,政策工具箱豐富,有能力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姆欽會後則在推特上稱,與易綱的會晤具建設性,雙方在貿易問題上坦承的進行了討論。姆欽會面前曾表示,中美貿易談判的一切進展要待本月底大阪G20峰會期間的「習特會」才知分曉。 (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