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國家外匯存底達32,380億美元,來到2021年12月底以來的兩年新高,較11月底上升662億美元,升幅達2.1%。去年全年,國家外匯存底累計增加1,100億美元。
在美國出口管制禁令下,輝達(NVIDIA)為中國市場推出降規版的人工智能(AI)晶片,卻導致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客戶興趣缺缺。美媒消息指出,這些中國大廠今年將減少對輝達的採購量,並轉單至華為等本土廠商。
台灣今年3月1日起開放組團赴大陸及接待來台大陸團,台灣民航部門周一(8日)宣布,兩岸13個客運包機航點開放,春節前後各十天可飛航包機,業者檢附包機申請書及包機合約副本等,報請核准後飛航。
央視年度反腐大片《持續發力縱深推進》周日(7日)晚上播出第二集,披露原貴州常務副省長李再勇主政六盤水市的三年內,盲目舉債搞勞民傷財、破壞生態環境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令地方政府債台高築。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於促進澳門青年創新創業的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正式印發,共15條,明確了深合區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認定條件和程序,規定了基地運營主體可以獲得的扶持,以及澳門青年創業企業可以獲得的場地租金減免和創業獎勵,最高可獲100萬元的扶持資金和200萬元的創業獎勵。
繼珠海站與珠海北站的區間小交路列車優化後,即將通車的珠機城際「小交路」列車也來了。根據全國鐵路系統一季度調圖結果,珠機城際二期通車後,珠海站與珠海機場站區間的往返列車(也叫「小交路」列車)達55趟。翻查資料顯示,大交路是指軌道列車跑完全程,小交路是把全程中的其中兩個站作為起始站來跑。這種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增加發車密度,提升車輛運用效率,改善乘客出行體驗。
內地正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廣州日前審議通過房票安置實施計畫計劃,決議在荔灣區的石圍塘舊城改造計劃試點,率先推進房票安置新模式,並在上周五(5日),由荔灣區土地開發中心發出全市首張房票,成為廣州第一個頒發房票的舊改項目,具有標誌性意義。分析指出,此舉將有利於盤活該區樓市,以及推動「三大工程」相關工作。廣州也打響一線城市房票安置「第一槍」。
珠海邊檢總站青茂邊檢站公布,「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2023年全年累計出入境人員超2833萬人次,較2022年增長130%,實現翻倍增長,創下該口岸年客量歷史新高,全年旅客驗放量居全國第四。
香港公益百萬行昨(7)日早上舉行並首次途經港珠澳大橋,活動有逾170隊來自工商機構和團體的步行隊伍,連同個人支持者合共約11,000人參與。活動籌得的善款將不扣除任何行政開支,全數用以資助公益金會員機構提供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
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周五發文,鼓勵金融支持住房租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問題,堅持「房住不炒」定位,重點支持自持物業的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意見將自下月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