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房企「融創中國」去年5月首次出現債務違約後,於20日晚間宣布外債重組成功,化解約人民幣900億元的債務風險。歷時18個月重組,融創中國此次完成外債重組,象徵融創中國成為大陸第一家完成境內、境內外債務重組所有流程的大型房企。受該消息影響,融創中國周二開盤大漲近7%。
南方電網公司披露最新數據,今年1至10月,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全社會用電量13,1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其中,10月份南方五省區用電量增速加快,全社會用電量13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較全國用電增速高2.8個百分點;分產業看,10月份第一、二、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0.3%、11.5%、13.3%和5.6%。
財新網報道,在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的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新設的部門—科技監管司負責人為劉春航。香港星島日報則指出,劉春航是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女婿。
中國公安及緬甸政府,近來合力掃蕩緬北詐騙園區。公安部周二(21日)宣布,經多輪打擊行動,緬北執法部門向中方移交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疑犯3.1萬名,其中幕後「金主」、組織頭目和骨幹63名,網上在逃人員1531名,打擊工作取得顯著成果。公安部指,將徹查全部違法犯罪事實,堅決依法予以嚴懲,並維持對緬北電騙集團高壓嚴打態勢,不斷深化中緬邊境警務執法合作,全力清剿詐欺窩點。
中央氣象台周二(21日)針對暴雪、寒流黃色預警和大風藍色預警等三警報連發,北方及東北省份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最低溫甚至可達到零下30℃,提醒當地民眾注意保暖。
國家統計局日前出版「中國統計年鑒2023」,公布全國31個省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加率資料。經「第一財經」梳理與彙整資料後發現,2022年共有20個省的人口自然增加率負成長,較前一年增加七個。
中國經濟回穩,境外機構持續增持人民幣債券。內媒指出,央行上海總部最新發佈的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簡報顯示,截至2023年10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2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托管量的2.4%。這也意味著,10月份境外機構淨買入人民幣債券超400億元,已連續兩個月「加倉」中國債市。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前司長、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中國大陸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由順差轉為逆差,究竟是因為關聯企業債務波動還是外商撤資引起的,以及持續的時間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官媒《證券日報》指出,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1月18日,自2022年11月份股權融資五項措施發布以來,共有48家上市房企發布股權融資公告,擬募資共計1,082.13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44家擬通過定向增發合計募集資金971.22億元;四家(華僑城A、浙江建投、高新發展、築博設計)擬通過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110.91億元。
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及加拿大商人邁克爾2018年涉嫌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扣押近三年後獲釋。邁克爾近日向加拿大政府索償數百萬加元,指兩人被捕的原因之一是康明凱向加拿大及「五眼聯盟」分享朝鮮情報。對此,加拿大外交部否認,並指責中國「任意拘押」兩名加國公民。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發言人表示,加方炒作所謂中方「任意拘押」純屬賊喊捉賊,充分暴露加方虛偽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