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港澳自上月起逐步恢復全面通關後,刺激大灣區多項經濟數據向好。中原大灣區指數1月報113.31,雖錄得連續三個月下跌,但跌幅持續收窄,且重回2019年4月水平。指數回落主要受香港和澳門的數據影響。澳門樓價持續下滑,導致指數大幅回落, 最新報86.48, 按月跌5.3%, 創歷史最大跌幅。香港指數則跌穿100點關口,報98.97,創2018 年1 月後新低。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單日通關客流量突 破3.1 萬人次,創三年新高。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七座運輸機場將擁有17條跑道。
國家發展改革委昨(16)日在《求是》雜誌發布文章《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當中指出,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居民增加收入壓力較大,消費支出短期較難擴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不小,保持出口穩定增長難度較大。
民航局表示,今年民航春運旅客量已恢復至 疫情前約76%。
1 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城市達36 個。
國務院日前發布「中央一號文件」,其中明確提出「嚴厲打擊盜挖黑土、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為」。小小蚯蚓,為何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電捕蚯蚓,為何要禁止?原來蚯蚓價值不菲,電捕蚯蚓背後是巨大利益驅動。而電捕蚯蚓屬於「滅絕式」捕殺,不僅導致蚯蚓數量急劇下降,更危及農田安全,破壞生態環境。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批指美方刻意渲染「中國威 脅」。
武漢一名老翁跳廣場舞猝死,家屬將組織 者告上法庭。
廣州本周二(14日)發布《支持市場主體高品質發展促進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措施》,從服務市場主體、擴大有效需求、推動產業提質增效三個維度,出台九方面38項具體政策措施(以下簡稱「38條」),包括稅費減免、繳費延期、科研獎勵等,全力扶持市場主體疫後復蘇及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