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獲得一年豁免許可,使其能夠如期擴充南京廠產能。
內地多地政府推動回購商品房,作為安置房、保障房、租賃儲備住房等房源。
上海傳出水庫枯竭及鹹潮 入侵的消息,加上當地因水箱清洗實施小規模停水,意外掀起囤水浪潮,各大超市和網購平台的樽裝飲用水被民眾搶購一空。上海水務局連夜闢謠,仍未能釋除民眾疑慮。有分析指出,每年的上海鹹潮是正常自然現象,但今年人們異常敏感,可能與「封城記憶」有關。
台灣重開邊境後,首批外國遊客抵達桃園國際機場。
廣州市花都區加強防疫,全區啟動全員核酸檢測。
粵港澳大灣區各地陸續公布「十一」黃金周旅遊資料,反映大灣區各地旅遊市場呈恢復態勢。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接受傳媒採訪時分析稱,今年大灣區「十一」黃金周旅遊成績普遍好於預期,「微旅行」周邊遊的興起令大灣區各地之間互為目的地、互為客源地,旅遊供需關係緊密,有助於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廣州塔環線自動駕駛巴士早在今年4月已開通,但乘客先要預約才能免費取票。
珠海市計劃到2025年全市預製菜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圖為展會上即場製作預製菜供市民品嘗。
對於中共二十大後是否會放寬「動態清零」的揣測似乎可以休止,官媒《人民日報》連續三日刊登文章聚焦「抗疫」,重複強調「躺平不可取」,唯有「堅持」才可勝利,需持續「動態清零」。與此同時,上海傳出招聘940名防疫專員,「為期兩年」。種種跡象已明示內地「動態清零」方針不會在短期內改變。
香港金管局今年已35次出手承托港元滙率,港銀結餘使用超過2,30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