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近日市面出現藥物搶購潮,個別品牌止痛退燒藥被買斷市。藥物監督管理局昨日新聞稿,呼籲市民合理購買及使用止痛退熱類藥物,又指供應陸續得到補充。同日,澳門中華醫學會亦發文呼籲,市民選用退燒藥時無須糾纏於品牌的選擇,並提醒病患在服用相關藥物前,要咨詢相熟醫生或藥劑師專業意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為確保居住在院舍的長者及殘障人士,在疫情過渡期得到適切的專科醫療服務,並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獲得適切治療,仁伯爵綜合醫院透過「外展醫療隊」為全澳37間長者及康復院舍,由老人科專科醫生帶領不同專科範疇的專科醫生,提供24小時醫療評估及診治服務,當院舍出現感染個案時可即時致電並向值班醫生查詢;醫生會根據院友情況,指示院舍應送往醫院或原地隔離治療;隨後醫生亦會前往有關院舍,為院友作出診治及處方治療所需藥物,減少院友往返醫療機構的不便。
衛生局表示,因應本澳疫情發展,一日內有400多趟救護車運送病人至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需要入院的病人不斷增加,衛生局統一調配全局醫護人力資源,並於前(26)日進一步採取優化措施,緩解急診部病人住院需要。
由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與抖音集團合辦、澳門直播協會協辦的「抖音電商全球購選品說明會澳門專場」於昨(27)日在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主辦方期望透過是次說明會,為本地中小企業與內地電商平台搭建橋樑,進一步協助澳門企業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優化企業發展電商環境,推動本地企業及澳門優質產品借助電商渠道「走出去」,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
立法會議員李振宇就制定方案增加國際旅客事宜提出書面質詢,他指出,過去本澳旅遊業過度依賴大中華區尤其是內地旅客,外國旅客少,其所產生的博彩毛收入更低。據博監局推算,2019年,約有3.58%的總博彩毛收入為外國旅客產生。這與本澳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定位極不相符。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前(26)日晚上宣布,明(2023)年1月8起對疫情實施「乙類乙管」總體方案,具體措施包括取消入境中國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等,同時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但中國遊客較喜愛的目的地日本昨(27)日隨即強化入境要求,宣布自本周五(12月30日)起,所有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的航班,只可使用東京成田、羽田、大阪關西及名古屋中部四個機場升降。
上月(11月)21日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就明年度行政法務範疇施政方針展開辯論。張永春指,目前使用的第二代澳門居民身份證已推出約十年,為進一步加強電子化應用及提升防偽性能,將於2023年正式發出新一代身份證。另外,明年「一戶通」將增加電子身份資料,將可用於個別口岸通關。而官員問責制席亦同樣備受關注,張永春表示,完善官員問責制,一到兩年內有進展,要改變「沒擔當風氣」。
就特區政府推進電子政務發展方面,議員李良汪表示,特區政府近年不斷推進電子政務工作,先後於2020年推出《電子政務》法律及《電子政務施行細則》行政法規,並積極推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的優化升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服務主要仍集中在政府對居民、政府對企業、政府部門之間及政府對員工四種傳統基本模式。
澳門大學新冠疫情研究團隊就澳門最新的防疫形勢進行分析,指出防疫政策開放是社會恢復正常的必經階段。澳門跟其他城市一樣迅速受到第一波奧密克戎變異株疫情的衝擊,重大的轉變為整個社會及醫療系統帶來沉重的壓力。目前市民一方面努力適應新常態,同時要面對自己及家人受到感染的威脅,難免會無所適從,呼籲市民沉著冷靜,合力抗疫。
本澳進入防疫過渡期的第二階段,近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人數漸增,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何佩芬表示,期望特區政府積極調整優化政策,簡化就診程序,增加視診和電話問診服務等,協助市民有序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