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外賣食品業界對《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草案內容有更清晰的認知,市政署日前舉辦多場業界專場說明會,介紹登記制度的立法目的、重點監管項目及電子申請服務等,並解答業界疑問及聆聽意見,以進一步完善草案內容,確保登記制度生效後能有效落實。 四場業界專場說明會分別於六月二十八至三十日在沙梨頭街市市政綜合大樓禮堂舉辦,共二百五十多名外賣食品業界以及第三方外賣平台代表出席。會上,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廳長張桂達向與會者介紹本澳外賣場所經營的現狀及食安監管工作,並詳細說明建議中的《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其立法考量、目的、適用範圍,以及電子化申請服務等。 與會者對立法規管持正面態度,並就登記制度的適用對象、設施設備及場所衛生要求、申請手續及流程、展示登記證明方式、第三方平台之角色,以及日後執法等範疇與主講者積極交流,讓從事外賣食品生產經營的持份者,能共同參與並維護本澳食品安全工作。 為進一步完善本澳食品安全監管,市政署在充分聆聽社會意見後,創設兼具適宜性及操作性的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登記制度,並爭取於今年內透過行政法規完成立法。新制度的適用對象為現時未領有准照,且經營涉及食品處理、加工的場所,例如小食店、外賣飯盒店、壽司刺身店、西餅麵包店等,期望強化監管食品生產源頭和處理環節,保障公眾食用安全。 有關《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的建議草案內容,可登入食安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或食安資訊流動應用程式(App)的「外賣食品活動場所的登記制度」專頁查閱詳情。
政府由本月(7月)1日起象徵式收取公職報考費300元,以解決現時公職開考時間長、報考人多但出席率偏低、開考成本高等問題,意味著想考政府工人士不論任何職位,入場費位位300元。有意見認為,疫情影響下現時經濟下行,市民對「鐵飯碗」更加渴求,想考公職人士不會因收報考費300元而卻步,關鍵能提早讓報考人知道考試日期,以及設有退按金機制令考生更積極出席考試。亦有意見認為應設懲罰機制,缺席考試者年內不能參加其他公職考試。不少受訪市民直言不會因收費而卻步,跟職程430相比,區區幾百元只是個小數目。 曾是資深公務員的傳新協會會長韋浩風受訪時表示,想考政府工的人即使要收300、甚至是500元的報考費,還是會先報名,尤其是在未知考試時間的情況下。加上現時經濟環境不佳,政府工的「穩陣」令更多打工仔趨之若鶩,相關做法似乎效用不大。他認為,關鍵是讓欲報考的人士盡快知道考試日期。當收集所有報考者人數,建議當局可公布考試日期後才收取報考費。 倡設懲罰機制 現時公職開考的綜合能力評估考試由行政公職局統籌,其他專業開考則由其所屬政府部門處理。 韋浩風稱,長遠來看,所有公職考試由行政公職局統一處理更能有效協調,包括考試日期,若不同政府部門處理,很多時便會出現撞期等情況。當公布考試日期後再通知報考人繳費,出席考試的可獲退回200元,這樣可更有效減低浪費資源問題。他又指,現時一般的公職考試都是僅提前一個月通知,對很多在職人士來說都較難協調時間。翻查資料,最近一次統考約十日前才通知考試時間。 公務人員體育會會長葛萬金則認同收費會對減低式報名有一定作用,不過方法未必實際。他認為,當局應釐清收費目的是為了減省成本抑或是解決亂報名情況,若是為了杜絕隨便報名的情況,考獲公職的人士理應可獲退回報名費,且除了收費,應加入懲罰機制。例如沒有充份理由下缺席考試的人士將一年內不能再報其他公職考試,此方法更實際有效。他又提到,收到不少意見反映,希望公職考試收費後能完善相關流程,例如讓報考者知道相關職位由考試至錄取的整個流程時間,方便報考者安排職業規劃。 收費無減爭取「鐵飯碗」意欲 不少市民表示收費無阻考公職的意欲。市民區先生認為收費300元屬合理範圍,但要視乎其職程,若薪俸點430(近四萬元)的職位,付出300元考試都是「濕濕碎」。有數次考公職經驗的周小姐稱,300元是可接受範圍,不會因此而對報考有顧慮,未來有開考會繼續嘗試。她又稱,身邊有朋友曾經因沒有信心而缺席考試,若未來要收費,估計會減少缺席情況,「因為有付出,會有更大動力去考試。」新修改的公職招聘制度於7月1日起生效。公職報考費用將為300元,若獲社工局證明屬經濟困難可獲豁免,及開考若廢止則獲退回款項。作為資格試的綜合能力評估開考,成績有效期由三年延長至五年。
隨著各地積極推動民眾接種新冠疫苗,部分地區疫情開始回落,即使未全面「清零」,不少政府已經實行一邊抗疫、一邊振興經濟的措施。與本澳相鄰的廣東省,疫情近日已全面受控,反映當局防疫措施成效顯著;香港方面,疫情亦逐漸穩定,特區政府應趁此時致力恢復社會各方面的正常運作,包括推動粵澳便利通關,以及爭取與香港回復正常跨境往來等。 經歷一年半的疫情,各國均視疫情持續為「新常態」,各地政府一方面推高疫苗接種率,另一方面爭取社會運作回復正常。以歐盟為例,正爭取早日重開關口,把疫情緩和的地區如港澳等,列入容許非必要旅遊的「白名單」,即容許來自白區的人士入境後毋須強制檢疫,目的是盡早恢復商貿、旅遊、交流等活動,為飽受疫情打擊的經濟,注入生氣。 廣東省早前爆發疫情,出現了過百例的新冠本土案例,經過一輪抗疫,粵衛健委日前公布,廣州、深圳及深莞三地疫情的社區傳播均已阻斷,因此不少意見提出已接種疫苗人士可持七日內核酸證明經珠澳口岸通關。另一方面,隨着香港疫情也逐漸受控,早日恢復正常通關成為市民的迫切呼聲。港澳政府早前已商討兩地通關的安排,若能成事,相信對港澳兩地的貿易、旅遊、民間交往都有莫大益處,並對兩地經濟起一定的提振作用。當然,香港現時仍有零星懷疑本土感染個案,兩地便利通關實施宜審慎推行,小心行事,初期可以循序漸進,只開小門,限制互訪人流,先容許商貿、看病人士跨境互訪,若然順利,便逐步擴大跨境往來,包括旅遊等。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了本次廣東疫情後,不論本澳、廣東還是香港,均愈來愈多人接種新冠疫苗,勢頭良好。然而,由於疫苗接種率仍遠未達至群體免疫所需至少七成的水平,而且新冠疫情變數仍多,故就算可以實現免隔離通關,核酸檢測和完成疫苗接種相信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故當務之急,政府和各界還須努力,推動更多市民打針,為與更多地區恢復往來,做好準備,讓跨境人流帶動地區經濟回復生氣。
一名內地青年因在澳逾期居留被禁入境,為了來澳賭博,竟花費55,000元人民幣「包船」偷渡來澳,但被珠澳兩地警方根據情報圍堵,在西灣湖景馬路附近靠岸後,偷渡客及船伕同被司警及澳門海關人員合力拘捕,偷渡客在內地付款「包船」擔保人及偷渡團伙一名骨幹成員亦被珠海警方拘捕。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司警及海關昨(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案情,司警稱,為堵截未檢疫人士以非法途徑來澳,司警加強情報收集,打擊偷渡集團,並與內地執法部門持續加強情報交流。司警早前與珠海公安情報交流期間,得悉有偷渡團伙協助偷渡客經海路非法入境,並鎖定團伙運作模式及部分成員身份。 前(4)日司警聯同海關及珠海公安進行部署,晚上約11時,司警與海關在西灣湖景馬路附近發現接送人蛇的偷渡快艇靠岸後,立即採取行動。 司警在岸上截獲29歲偷渡男子羅某,海關則在海上截獲偷渡快艇及拘捕駕快艇來澳的19歲柳姓船夫。珠海警方亦同時收網,拘捕偷渡團伙一名骨幹分子及偷渡客羅某的擔保人。 被捕29歲偷渡男子羅某供稱花費55,000元人民幣「包船」來澳只為賭錢,司警經調查發現他因逾期逗留被當局由今年6 月開始禁入境兩年,故以55,000元人民幣包船偷渡來澳,先向偷渡團伙集團支付30,000元人民幣後,安排擔保人在他偷渡成功後繳交餘款。偷渡客羅某被控以「非法再入境」罪。19歲船伕柳某被控以「協助偷渡」及「犯罪集團」等罪名移送檢察院處理。 司警表示,相信由於近期加強打擊,偷渡船隻較少,所以羅某以包船方式偷渡,兩地警方的拘捕行動目前仍在進行中,包括追查犯罪團伙主腦以及運作時間和不法利益等。
【本報記者梁佩茵】拱北海關上月分別查獲三名澳門旅客用膠帶捆綁纏身方式走私中央處理器(CPU)進境案,撿獲500 多個CPU,據本澳電腦業人士指出,名牌CPU在內地售價每個較本澳高逾1,000元,利潤吸引,亦是走私客鋌而走險主要原因。 上月12日,一名澳門女子身纏267個CPU闖拱關帶入珠海被截,在拱北海關所屬閘口海關被截獲。上月16日,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在進境客車通道對一輛粵澳兩地牌客車進行查驗時,在司機兩肋、小腿等處查獲綁藏的英特爾CPU 256個。而在上月26日晚上,關員在對一輛粵澳兩地牌客車進行非侵入式機檢查驗時發現圖像異常,在其主副駕駛座位間查獲52個全新包裝的英特爾CPU。 澳門電腦學會理事長陳永健接受本報訪問稱,根據相片顯示,被拱關緝獲的CPU在內地叫價近5,000元人民幣,比澳門差額高達元。以該名男子身上共256個同型號CPU計算,估計利潤逾20 萬元,相當和味。 陳永健稱,按照新聞發布上的照片,當中的CPU是較高端的品牌,估計是受到內地供貨影響,令上述牌子的CPU格價上升,因內地人口多,需求自然大,即使與其他地區供貨數量相同也會經常缺貨,導致價格浮動幅度大。澳門的來貨主要來自香港,價格約在3,000至4,000左右,比內地便宜近1,000元人民幣。而其他普通牌子的CPU 則較少見有走私情況。 他又稱,過往走私的電腦零件多數是顯示卡等,主要是因為以往內地流行「掘礦(虛擬貨幣)」,而「掘礦」則對顯示卡極有需求,因此過去內地盛行炒賣顯示卡,但隨著內地政策打擊「掘礦」,內地對顯示卡需求熱潮日漸下滑。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藏匿、偽裝、瞞報、偽報或者其他方式逃避海關監管,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或者限制進出境的貨物、物品或者依法應繳納稅款的貨物、物品進出境的是走私行為,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本地貪心老翁,日前路經永寧廣場時涉嫌偷走一名女學生遺留的手提電話。女學生在其父親陪同下到警局報案,聲稱當日傍晚在永寧廣場休憩區閒坐休息期間,將手提電話放置在木椅上,隨後離開約十分鐘後返回已不見,懷疑被人盜去,報稱損失約2,200澳門元。治安警接報後將涉案老翁拘捕,他承認因一時貪念將電話據為己有,並將電話一直放在身上,隨後老翁將電話交出。 案中被捕的老翁姓鄭,73歲,本澳居民,無業。涉嫌拾遺不報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至於案中的事主14 歲,為一名女學生,本澳居民。 案情指,今年5月4日,治安警接獲在父親陪同下的女事主報案,指當日傍晚約6時45分在永寧廣場休憩區附近遺失一部手機,價值元。女事主稱當日在永寧廣場休憩區閒坐休息期間,曾將手提電話放置在木椅上,隨後離開約十分鐘後返回現場,但已尋找不果,懷疑被人盜去。警方翻查「天眼」發現並鎖定拾取有關手提電話的男子鄭某。至本月2日警員在永寧廣場附近拘捕鄭某,即場在其身上起回贓物。嫌犯承認案發當日行經期間發現有關手提電話,因貪念將電話據為己有,並將電話一直放在身上。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本澳男子在珠海飲酒後,於昨 (5)日凌晨駕駛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入境期間,失事撞向邊境車道兩支彈力棒。治安警在處理交通意外期間揭發該名男司機醉駕,經酒精測試每公升血液酒精含量1.27克,他承認曾到珠海飲用酒精飲料,案件有待跟進。 被捕的男司機姓吳,47歲,本澳居民。涉嫌醉駕已被警方送交檢察院處理。 案發在昨日凌晨零時37分,治安警接獲海關通知於港珠澳大橋邊境口岸發生一宗私家車懷疑撞彈力棒的交通事故。治安警員到場發現兩支彈力棒遭到毀損,並發現肇事男司機吳某身上有酒氣,經酒精呼氣測試結果為1.27克,涉案男司機吳某承認案發前曾在珠海飲酒。案件暫時未有判決。 一名男子昨(5)日凌晨駕駛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入境期間,懷疑失事撞向車道兩支彈力棒。治安警處理交通意外期間揭發該男司機醉駕,經酒精測試血液酒精含量1.27克。(力報攝影組攝)
當局表示,打疫苗後出現胸痛狀況是正常症狀,未必與心肌炎有關。
網傳有博企疑推出「谷針」計劃,將接種疫苗與花紅掛勾。
近日悶熱的天氣即將結束,今日上午氣象局可能發出一號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