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立會直選名單排序公布

選管會呼籲選民珍惜手上一票

【本報記者陳宇東】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昨(3)日進行抽籤,決定直選14 個候選名單在選票上的排序,以及各組張貼競選宣傳海報的位置順序。抽籤得出的14 個直選組別排序如下:1 號澳粵同盟;2 號公民監察;3 號澳門民聯協進會;4 號滙青平台;5 號澳門發展力量;6 號傳新力量;7 號言起新力量;8 號群力促進會;9 號美好家園聯盟;10 號澳門公義;11 號同心協進會;12 號思政動力;13 號澳門基本法推廣宣傳工作聯盟;14 號新希望。 選管會主席唐曉峰會後向傳媒表示,按照《選舉法》規定,在前(2)天公布候選名單總表後,隨即進入禁止宣傳期,因此選管會亦安排與有關候選人進行工作會議,並聯合廉署向候選名單的候選人和受託人,提醒他們在此期間至8 月28 日前的禁止宣傳期內,不能進行競選宣傳的行為,以免他們觸犯相關法律。,此外,對於本屆選舉的最後被接納候選名單僅得14 組,較預期少,會否影響選管會預算及相關安排。唐曉峰稱,稍後會公布相關選舉的宣傳場地,相關安排基本沒有改變,而預算方面選管會亦會維持「應使則使」的原則。 唐曉峰希望選民珍惜手上一票,選管會對任何有意無意擾亂選舉程序的行為不予認同;他又重申,選管會將積極推進選務工作,安排宣傳活動。

04/08/2021
12511

助力企業把握綠色商機

2021MIECF保留線上活動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的「2021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21MIECF),原訂於本周四至周六(8 月5 至7 日)以線上線下雙線融合模式舉行,鑒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變化,為避免群集以減低疫情傳播風險的綜合考量,大會經審慎考慮,決定取消2021MIECF所有線下活動,包括綠色論壇及展覽等活動,而為助力企業把握綠色商機,大會決定保留舉辦線上展覽以及積極組織雲配對等線上活動。 最新資訊請留意大會官網,大會正積極跟進有關後續工作,並透過不同管道通知參展及與會人士相關安排。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853)8798 9675/6389 5979,與大會聯繫。 貿促局昨(3)日在記者會上介紹, 今屆的線上展廳方面有超過400個展商參與,上線展品數逾610個。同時增設線上展廳、雲配對、雲簽約及論壇直播等內容,進一步豐富線上元素,優化參展參會體驗。 貿促局主席劉偉明表示,目前「綠色低碳」是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重要支撐,希望透過論壇和展覽積極為本澳與內地及國際環保業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環保局局長譚偉文則表示,未來會繼續加大力度完善電動車充電配套設施等工作,並在能源、交通運輸和大型企業等領域落實節能減排措施。 因應疫情最新變化,明(5)日開幕的2021MIECF將保留線上活動。 (貿促局圖片)

04/08/2021
9384

源頭減廢持續推進減塑措施

環保局致力營造低碳宜居環境

特區政府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的重要政策是「源頭減廢、資源回收」,過去已推出回收膠樽、鋁罐/鐵罐以及紙類、廚餘、廢舊電池、廢舊家電、電腦及通訊設備、利是封、月餅盒等多項回收計劃,在社區設置多個回收點,為居民實踐減廢、回收等環保行為創設更便利條件。環境保護局於2016年公布「《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0)》中期實施及成效評估」報告中指出,有四項指標的執行情況未如預期,分別為單位GDP能耗、清潔能源使用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廢棄物資源回收率。 去年,環保局以廢物減量回收及沿岸水環境整治為核心任務,包括開展近外港碼頭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工程,並跟進黑沙環馬場北大馬路沿岸截污工程竣工後已逐步改善的水體和生態環境;此外,今年亦公布了《建築廢料管理制度》及《禁止進口及轉運一次性發泡膠餐具至澳門特別行政區》 兩項法律,推出「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擴大回收種類,增設大廈分類回收、「環保加Fun站」及「環保Fun乾淨回收街站」等以加大減廢及資源回收力度;同時推進環境規劃、環保基建、海域監測、區域合作等各方面的工作。 政府重視源頭減廢 特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和關注「源頭減廢」議題。在結合整體考慮及社會意見的基礎上,並參考鄰近地區經驗,環保局於2019年11月18日實施「膠袋收費」措施,透過經濟手段減少塑膠購物袋的濫用情況,形成減用塑膠袋的社會氛圍,讓消費者逐步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法律訂明除兩種豁免情況(即未事先包裝的食品或藥品,或機場禁區零售業場所取得且受攜帶手提行李安全限制的貨品)外,商戶在零售行為中須對每個所提供的塑膠袋收取定額一元的費用。環保局今年1月曾表示,當局經比對 2018年垃圾成分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本澳實施膠袋收費後,垃圾中的塑膠購物袋減少31%,其中當局針對超市和手信店等較多使用塑膠袋的零售行業詳細調查,顯示這類行業使用塑膠袋幅度減少60 至80%,比一般行業的減幅大。 膠袋收費後再管制塑膠吸管 為進一步推動限塑措施,本澳於 2021年1月1日起禁止進口及轉運一次性發泡膠餐具(包括餐盒、碗、杯、碟)至澳門,環保局將持續推進限塑工作,繼發泡膠餐具後,下一步將管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餐飲吸管及飲料攪拌棒的進口。經研究調查,初步估算每年約有1,600萬支不可降解塑膠餐飲吸管、290萬支不可降解塑膠飲料攪拌棒進口本澳。減塑活動亦獲得市民支持,自2018年12月推出「走塑好Easy 」活動以來。至今已有200多間本地食肆及飲品店、以及兩間外賣平台參與活動。至今年6月,「走塑」次數超過100萬次,估計減用的一次性餐具約220 萬套。 推收費制度源頭減建築廢料澳門的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及其人均值雖然在年因疫情影響下錄得 近十年首次下降,但近年廢物棄置量仍呈上升趨勢。建築廢料量、特殊和危險廢物量和總廢棄車輛數量亦是呈上升趨勢。 為減少本澳產生的建築廢料 量並減輕建築廢料堆填區的處置壓力,《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於2021年1月17日正式生效。《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訂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進行建築廢料管理,尤其對建築廢料進行分類、運送、傾卸、放置、處理和最終處置等工作時應遵守的制度,並訂定惰性拆建物料、特別拆建物料、其他拆建物料的分類,以及須運往的處理設施。 此外,行政法規規定運載建築廢料以作傾卸的車輛須事先取得環保局發出的傾卸許可,方可進入建築廢料堆填區,並須按所傾卸廢料的性質及重量計算傾卸費,繳付方式包括立即繳付和按月繳付。 環境保護局、市政署及治安警察局負責監察對行政法規的遵守情況,若發現違反《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的行政違法行為,將科處相關罰款。

04/08/2021
17879

清污合流 沿岸水質差

重點整治非法排污

環保局今年6 月公布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 》,顯示澳門局部沿岸水質長期欠佳,原因為部分區域存在下水道管網長期超負荷滿流、雨水管網系統混接生活污水、非法排污等問題,導致大量污水未能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便直接溢流或經雨水排放口排放至沿岸。 內港筷子基水質最差 《報告》亦顯示澳門局部沿岸水質長期欠佳,其中以內港、筷子基等區域水質最差。就澳門沿岸水污染問題,環保局已進行詳細研究,排查了全澳186個沿岸排水口,發現其中47個排水口有生活污水直接排出,造成近年沿岸水質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渠網中合流系統區域的污水截流下水道長期處於滿流狀態,而分流系統區域的雨水渠網因常有生活污水錯駁和非法排污等問題,導致大量污水未能正常地經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便直接經雨水排放口溢流至沿岸。上述污水溢流情況造成近年澳門沿岸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與污水廠的處理能力無關。 為此,環保局正按前期研究及各污染個案成因制定一系列針對性的污染治理方案,並聯同相關部門有序地共同跟進治理。目前,已優先開展近外港碼頭臨時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同時,正與相關部門研究在其他沿岸污水排放較嚴重的地點進行治理,例如在內港沿岸推動下水道整治及設置臨時污水處理設施,以及就城市日大馬路雨水箱涵排放口制定污染治理方案等。 加緊編制未來五年環保規劃環保局在報告中提到,澳門正迎來首個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第二個澳門特別⾏政區五年發展規劃,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步伐亦逐步加快,過程中必將堅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當局將透過總結《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的具體成效及不足之處,加緊編制新一個《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訂定下一階段規劃政策,期望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踐環保生活與綠色發展,共同致力營造低碳宜居環境。 整治沿岸水環境是政府環保工作為核心任務,重點整治非法排污。( 環保局圖片)

04/08/2021
1976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