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辦疫下澳門經濟論壇

宋碧琪倡推短期性經援措施

【本報記者梁雄業】由民众願景協會、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聯合主辦的「疫情下澳門經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探索推動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經濟論壇,前(10)日下午假民眾頤菁中心(氹仔) 舉行,多名不同界別代表出席,冀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建言獻策。 民众願景協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宋碧琪表示,舉辦本次論壇是希望可以秉承團結及創新精神,探討疫情下澳門經濟所面臨的挑戰,同時亦探索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可能性以及潛在的機遇,並提出三點建議:第一,積極善用財儲,她認為政府應針對現時仍然處於「無客到」的行業,再推出短期性支援措施;第二,推動企業轉變發展業態,她認為政府應進一步爭取放寬自由行及團遊來澳的政策措施,引入其他非博彩的高端發展;第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力推動澳門產業多元發展。 照顧好自己便是融入大灣區 與會的大灣區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呂開顏表示,澳門照顧好自己便是融入大灣區,本澳青年亦應主動投身大灣區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又指澳門有著「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同時亦是融入大灣區的挑戰,因為兩地的法律、稅制等都不同,怎樣共同發展是接下來要思索的事。 澳門經濟論壇探討疫下門經濟的挑戰,對經濟適度多元議題提出多項建議。 (梁雄業攝)

12/04/2021
10899

經濟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

委員:「電子優惠計劃」未有具體方案

【本報記者陳嘉俊】澳門經濟發展委員會上周五(9日)召開2021年全體大會,由行政長官賀一誠主持。賀一誠發言時提到,特區政府自疫情以來,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投資,推出了一系列減免稅費、紓解民困和扶持中小企業的措施,致力保存市場主體的元氣和活力。在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下,目前總體社會經濟形勢基本保持穩定,本地經濟正在逐步復蘇。推動經濟復蘇是特區政府的重要任務,需要社會各界攜手努力,集思廣益。 會上多位委員亦對推動澳門經濟復蘇提出建議, 有委員提到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合作、金融業發展、引進外來專才、社區經濟(澳人食住遊)等等議題。社區經濟發展政策研究組組長崔世平指出,會上有委員關心到如何吸引市民及旅客到社區消費等問題,關注「澳人食住遊」的計劃;亦有委員關注電商服務,中小企如何利用電商吸引旅客來到特色店消費等,期望政府加大宣傳力度。 而經濟適度多元政策研究組組長蕭志偉表示,委員關注本澳金融業發展,主要聚焦兩個政策:第一是本澳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方面,政府強調推動現代金融業發展,而在推動過程中都對本澳GDP分布、年輕人就業及稅收等有密切影響;第二是關心數字經濟,特別是線上線下經濟發展的推動。蕭志偉指出,委員已加深上述兩點的意見,並將意見提交給政府。

12/04/2021
25419

終結企業稅逐底競爭的想像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當地時間4月5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的春季會議前夕,利用一次演講的機會闡述了制定全球最低企業稅的倡議,有關倡議獲得歐盟、IMF 的全力支持。在兩日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就全球最低企業稅等稅收議程達成「全球性和基於共識的解決方案」,最快在今年7月,這個倡議就會達成共識,全球稅收秩序或將就此改變。 全球最低企業稅制度最早是來自經合組織(OECD)提出的一份報告。由於全球化飛速發展,跨國企業全球分工的型態愈來愈成熟,隨著國家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一些國家為了留住跨國巨頭的利潤,而大幅降低本國企業稅率。 40年間,全球平均企業稅率也從40%, 下降到20% 多。在低企業稅的國家設置子公司轉移利潤以避稅,成為公開的秘密。耶倫認為這是一種「逐底競爭」,導致長期以來一些國家的企業稅基被侵蝕,財政收支失衡。 美國已經向透過OECD 參與稅收談判的135 個國家提交一份提案,當中建議全球最大的100 至200家巨型跨國企業根據其在各國的銷售額向當地政府交稅,同時提議設定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為21%。外界認為,這一倡議能夠有效打擊避稅天堂,讓稅收分配更合理,同時也能解決歐洲國家徵收數字稅引起的爭議。 事實上,全球稅收改革並不是新話題,上百個國家已經為此討論多年,過去最大的反對者,其實就是美國。因為最擅長避稅、最難徵稅的企業,大多數都是美國的科技企業,譬如在愛爾蘭避稅的臉書,直接導致了數字稅的推出。在特朗普時代,美國一直堅持要設立「安全港」,讓少數幾家最大型的企業自己選擇是否接受規管,而在拜登上台後,對於「安全港」的堅持已不復存在。儘管避稅最嚴重的跨國企業大多數都是美國企業,但比起在避稅天堂交稅,「在哪裡賺錢就在哪裡交稅」仍然是更加公平的做法,而且不僅歐盟可以要求蘋果與臉書在歐洲交稅,美國也能要求歐洲跨國企業在美國多交稅。 對於拜登來說,著眼的是發展與競爭。他先後推出1.9 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及2.3 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假如倡議成真,未來數年美國將增加兩萬億美元稅收。而全球最低稅制的做法也將讓他接下來提高美國企業稅的計劃減少阻力。 目前看來, 這項倡議很有可能成真, 各國或需要就具體稅率、企業標準制訂詳細規則,OECD原本計劃的稅率是12.5%,與美國的數字有較大差距,但如今全球經濟正待復蘇,新的稅收計劃將讓各國至少增加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稅收,其實是何樂而不為的做法,然而這一影響深遠的改變,勢必也將造成股市、物價、企業經營上的巨大波動,形成一股浪潮般的巨變。

12/04/2021
34156

為安排親人來澳騙取身份證

四人假結婚離婚又同居

假結婚掃之不盡,警方最近又偵破三宗互相關連假結婚案,司警根據舉報拘捕兩男兩女,包括一名澳門公務員,涉嫌收取50,000元報酬與一內地女子假結婚令其取得澳門居民身份後即離婚。涉案四人多次結婚又離婚又同居,關係綜錯複雜,目的只為安排內地家人來澳騙取居民身份,四人已被控「偽造文件」罪,移交檢察院處理。 【本報記者梁雄業報道】 被捕四人第一名嫌犯是62歲姓黃澳門男子,報稱退休人士;第二名嫌犯是39歲姓李內地女子,報稱文員,與62歲姓黃澳門男子為夫妻關係;第三名嫌犯為54歲姓李澳門男子,任職公務員;第四嫌犯原內地居民的41歲姓李女子,現為澳門居民,報稱售貨員,是第一名嫌犯62歲姓黃澳門男子的同居女友,又是第二名嫌犯39歲姓李內地女子的姐姐,並曾經與第三名嫌犯54 歲姓李澳門公務員假結婚。 結婚滿七年即離婚 警方在2019年接獲舉報有人假結婚,司警接手調查,發現第一名嫌犯62歲姓黃澳門男子正在為妻子(第二名嫌犯39歲姓李內地女子)申請澳門居留權,他們兩人2014年在澳門結婚,但是,姓黃澳門男子目前卻與第四嫌犯41歲姓李澳門女子同居;另外,第四名嫌犯41歲姓李女子又曾與第三名嫌犯54歲姓李澳門公務員於2008年在珠海結婚,但七年後於取得澳門身份證後即結束「夫妻關係」,於2015 年離婚。 四人關係錯綜複雜 由於四人關係錯綜複雜,疑點重重,本月7日第二疑犯39歲姓李內地女子入境時被司警方截獲,司警隨後於本澳多個地區將另外三人帶到司警局調查。警方先調查首兩名嫌犯姓黃澳門男子及39歲姓李內地女子,兩人承認假結婚,姓黃澳門男子報稱是按第四名嫌犯41歲姓李澳門女子要求與其妹即第二嫌犯39歲姓李內地女子假結婚,過程中沒有收取分文。 警方再調查第三嫌犯姓李澳門公務員,他承認收取港幣50,000元與第四名嫌犯41歲姓李女子假結婚,令李女於2015年取得澳門身份證後便隨即離婚。2019年又再同意收取港幣10,000元,將李女的內地次子認為己出,以圖獲取澳門身份證,但未能事成。

12/04/2021
1487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