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後因疫情未能回鄉

持「行街紙」留澳 越南外僱涉嫌販毒被捕

一名越南男子原在本澳擔任外僱清潔員,約一個月前被辭退後因疫情暫時未能回鄉,持「行街紙」留澳,失業後淪為毒販,涉嫌協助毒品集團販毒被司警拘捕,司警撿獲價值約50萬澳門元,一批販毒工具及10,000元毒資,為近日第二宗同類案件。 被捕男子姓PHUNG,30歲,持越南護照。司警表示,一星期前接獲線報展開調查發現,被捕男子以夜場人士為販毒對象,同時確定他於白鴿巢一帶居住。司警鎖定目標嫌疑人後,前(23)日傍晚採取行動,於白鴿巢區內進行部署,晚上發現嫌疑人行蹤,對其展開跟蹤監視,直至晚上10時許,跟蹤至花王堂前地時,疑犯急步離去,司警人員立即上前將其截停搜查,在其身上搜出兩包共重0.8克的冰毒。 搜出毒品價值約50萬元 司警人員隨後到被捕男子住所搜證,於單位房間搜出重約170克大麻及約103克冰毒,價值約50萬澳門元,同時在單住內搜出毒品分拆工具及10,000澳門元毒資。被捕男子承認是按照上線指示到特定地點交易以每0.4克1,500澳門元出售毒品。 司警表示,嫌疑人具反偵查能力,發現被跟蹤時一度逃跑,供稱販毒至今約一個月,每次交收毒品可獲200元報酬,但拒絕透露其他上線信息及販毒情況。 在本月17日下午,一名有吸毒習慣越南男子,因疫情暫時未能回鄉,持「行街紙」留澳,疑因毒癮發作,在夜場購買毒品後,在祐漢新村第一街時,被巡經治安警警員見其形跡可疑,上前截查,治安警當場起出0.18克冰毒及重0.61克懷疑是毒品藥丸。

25/02/2021
13220

疑拒捕及美工刀指嚇警員

有精神病史男子逃走受傷致頭部出血

一名年約50多歲精神病史男子,昨(24)日早上懷疑僅因交通勸誡問題,突然從身上取出美工刀指嚇警員拒捕並逃走,最終被途人及警員合力制服。男子逃走期間懷疑不慎跌倒,頭部受傷出血,送往山頂醫院治療後清醒,仍需留院觀察。案件有待警方進一步跟進。 受傷男子持有殘疾評估證精神病史。事發地點位於沙嘉都喇街歸僑總會巴士站附近。治安警表示,昨早約7時45分上班上學高峰時後段,交通警員在現場疏導交通期間,目睹該男子沒有遵守交通燈橫過馬路,警員上前勸誡,期間該男子突然情緒激動及一度辱駡警員,並亮出一把美工刀指向警員。警員隨即保持安全距離並喝止,男子則逃離現場,追截期間,這名男子撞到路旁鐵柱並懷疑被手持的美工刀割到頭部受傷。 而由網民拍下的影片所見,該男子情緒激動,一名途經的熱心電單車司機上前協助警員將其制服地上。事後證實該名電單車司機為一名休班警員。男子逃走期間懷疑不慎跌倒,撞到路旁鐵柱並懷疑被手持的美工刀割到頭部受傷,現場亦留下一大灘血跡。 受傷男子由在場警員協助救治,其後被消防送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接受治療。治安警昨日下午進一步回應事件時稱,男子送往仁伯爵綜合醫院經縫針等治療後,已可清醒作答,但仍需留院觀察。警方將進一步調查他受傷的原因,事件亦不排除涉及有人涉嫌抗拒及脅迫(拒捕),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 一名有精神病史的本澳男子,懷疑僅因交通勸誡問題,突然從身上取出美工刀指嚇警員並逃走拒捕,最終被途人及警員合力制服。 (網絡圖片)

25/02/2021
10503

五男女墮「殺豬盤」網賭騙局

自動入局共損失240萬元人民幣

又一名女子墮入「殺豬盤」網賭騙局,贏錢後成功連本利全數提現,其兩男女朋以為真的好易贏錢,落重注外又拉另外兩友人入局,當中一人更200萬人民幣重錘出擊,賬戶顯示贏錢滾存1,000萬元人民幣,準備提現時已無人回應,千萬元只是「過眼雲煙」,五人合共損失240萬元人民幣。 首先墮入「殺豬盤」是一名38歲女子,本澳一旅行社內地外僱,上月22日透過交友軟件「SOUL」認識一自稱姓陳男子,陳自稱為「博彩技術維護員」,聲稱其任職的公司與本澳大博企合作,開設名為「北京賽車」博彩網站,但網站賠率存在漏洞,只要善用漏洞投注便可「實贏冇輸」,但由於他與網站有合作關係,不可參與投注,著事主透過網站投注賺錢。 賬戶一度滾存50萬元餘額 事主稱不虞有詐,上月27日在網站開設賬戶並存款賭博,最初贏錢並成功連本利全數提現。事主隨後與一女同事及一名澳門從事地產經紀男性友人閒談間透露贏錢經過及建議合資投注,兩人以事主贏錢後成功提現,故參賭及分別存入4.2萬元及20萬元人民幣,並由38歲女事主負責投注,但她沒有參加投注,最終成功翻倍,賬戶一度顯示滾存50萬元餘額。 落重注200萬人仔付東流 地產經紀男子見賭博過程順利,與兩名身處香港及內地友人分享,其兩名友人分別提供10萬元及200萬元人民幣賭本,同樣交由38歲女事主下注。賬戶一度顯示贏錢滾存約1,000萬元人民幣,於是提現,但「博彩技術維護員」陳男已失聯不知所終,懷疑被騙,向司警局報案。 司警接報後與事主所稱的博企聯絡,確定該博企未設立博彩網站,亦未與其他公司合作經營網上博彩,警方調查案件真相。 司警發言人蔡昕暉(左)表示,近日「殺豬盤」騙局再現,前後五人合共損失約240萬元人民幣。(劉凱輝攝)

25/02/2021
13508

藉「旅遊+」叠加效應提升澳門競爭力

澳門產業單一對經濟發展影響嚴重,今年春節黃金周內地雖有九天假期,但來澳旅客情況淡靜,同比下跌逾七成,旅遊區旅客寥寥可數,商舖生意寥寥無幾。旅遊業是澳門基礎業,能够帶動周邊產業發展,積極發展更多旅遊衍生產品,吸引更多優質旅客,延長留澳時間,有助澳門疫後經濟復蘇。 除了吸引更多旅客來澳旅遊消費,吸引更多旅客增加留澳時間同樣重要,不但惠及酒店業,零售、餐飲業,甚至的士業亦能受惠。過去大部分旅客,尤其來自內地或香港都是一日遊,早上到埗,在澳門景點 「打卡」 ,到路氹城賭場度假村遊逛觀光,然後到手信街購點手信,買些化妝品及日用品就回程。 自從去年月內地恢復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後,去年國慶黃金周、今年元旦假期及春節黃金周,來澳旅客中不少延長在澳門逗留時間,主要是酒店提供優惠,對酒店業在後疫情時期業務有所幫助,入住率有所增加,反映能吸引旅客延長留澳時間。除酒店業受惠,旅客消費增加,亦可惠及其他旅遊行業,對促進經濟復蘇有很大幫助。 「旅遊+」不但能吸引高端旅客,更能延長旅客留澳時間。旅遊局今年重點工作之一是深化「旅遊+」跨界融合,優化旅遊活動及產品,擴大客源,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旅遊業與會展業、國際體育、文創、文化盛事、一直息息相關,在發展旅遊上,於梳理旅遊業、博彩業、會展業和其他新興產業關係後,從新規劃旅遊業再發展。 會展、體育、文化、文創等 「旅遊+」項目,不但可吸引高消費力旅客群,更能帶動社區經濟發展,這類盛事每每能吸引不少 「另類遊客」 ,除參與活動、旅遊觀光外,更會深入社區,深入了解當地社會文化民情,帶動社區經濟發產展。旅遊業復蘇,有助帶動社會整體經濟復蘇,推動優質旅遊建設,開發新旅遊衍生產品,推動旅遊產業鏈延伸發展,藉著「旅遊+」 叠加效應,提升澳門旅遊業競爭力。 新冠疫情仍未消退,國外情況仍然嚴峻,客源基本在內地,現時內地中、高風險區已清零,所有內地人員來澳無需隔離醫觀,當局加強宣傳澳門是一個安全宜遊城市,強化宣傳澳門健康宜遊形象,向目標客群推介具特色旅遊產品、優質服務及優惠活動,吸引更多旅客來會展、體育、文化、文創等 「旅澳,加快旅遊業復蘇,加快澳門遊」項目,不但可吸引高消費力旅客經濟復蘇。

24/02/2021
27954

婦聯助力澳門女性發展

促家庭政策加入友善措施

為加深社會大眾了解婦幼權益,婦聯總會在「永利關愛」的支持下,昨(23)日下午在永利皇宮舉辦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111周年「助力澳門女性發展」啟動禮暨專題講座,冀透過推出線上遊戲及進行線下講座,讓市民認識《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婦女發展目標及性別平等議題,推進澳門婦幼事業發展。 專題講座由法務局國際及區際法律事務廳廳長吳燕翔介紹《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及澳門落實情況、法務局法律推廣及公共關係廳高級技術員羅麗萍講解婦女普法工作,藉此推廣「澳門婦女發展目標」政策,助力和諧澳門建設。 婦聯總會理事長林婉妹表示,婦聯與「永利關愛」合作舉辦「助力澳門女性發展」活動,期望透過線上線下方式,推廣《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及「澳門婦女發展目標」政策,其中包括由3月1日開始的「助力澳門女性發展」線上遊戲,以及邀請法務局人員進行多場女性權益普法講座,通過公共部門、企業和社團的共同協作,加深社會大眾了解澳門婦幼事業、婦女發展目標及性別平等議題,帶動更多人一齊成為婦幼事業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盼修訂《家庭政策綱要法》 婦聯總會副理事長黃潔貞稱,女性投入社會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婦聯總會一直致力家庭友善政策和各項措施的落實,令到女性在參與社會過程中,可以平衡多方面角色,推動她們參與社會各項工作。 她又指,隨著社會大眾的推動,企業也做了很多工作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和落實各項措施,不過不同企業所推出的措施均不同,期望有關當局有導向地修訂《家庭政策綱要法》的一些綱領性思想,加入家庭友善措施的元素,令到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多一些家庭友善元素和概念,如產假、侍產假甚至是家事休假,將來不單單在勞動關係範疇方面的討論,能夠提升家庭政策的落實和推動,她希望政府、企業以及民間團體的推動下,讓整個社會都有家庭友善政策的氛圍,令到一些政策措施落實時有指引、方向及系統。 黃潔貞又提及產假及侍產假問題,雖有僱主反映核實外僱申請產假、侍產假存在很大的困難,但整體的方向也是好的,大家都給予配合和支持。 有必要檢視和修訂《性騷擾罪》 至於女性平等方面,黃潔貞稱,政府對婦幼的保護做了大量工作,連續多年來施政方針對婦女發展的目標不斷改進,推動更多女性投入社會,在不同層面發揮女性力量。但她稱,在職場上,收到較多的是語言性騷擾投訴或角色定型限制入職的個案,雖針對《性騷擾罪》獨立成罪後成罪個案有所增加,亦鼓勵女性作出有關舉報,但在語言性騷擾上,對性別的傳統氛圍令到她們感到難堪,有時亦難以舉證。她希望勞工局未來收到相關投訴時可以作個案處理以便收集有關狀況,因為目前只能以《侮辱罪》入罪,搜證取證方面比較困難,且是以私罪形式處理,無疑令到受害者啞忍吞聲,認為有必要檢視和研究修訂性騷擾罪,引入其他懲處。

24/02/2021
2243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