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報道,截至26日凌晨零時,該國新增13宗復陽病例(二度確診),全國累計增至263宗,防疫部門正在調查治癒者核酸檢測復陽的原因,以及是否會繼續傳播病毒,當局表示,至今尚未出現復陽造成的二次感染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國各行各業,為社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其中企業作為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直接承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正面衝擊。雖然企業經營本就面對風險,但在不可抗力的災難面前,政府的適時扶持是必要且重要的。
持續進修發展計劃自2011年推出至今,已使用17.8億元公帑,卻不時被批評課程形式大於內容,甚至出現「呃資助」情況。早前審計報告揭示計劃仍存在問題,需要深入整改。行政長官賀一誠亦指出,計劃需要暫停整頓才能繼續開展。教育暨青年局前(25)日發出新聞稿表示,期待在持續教育各持份者的配合下,盡快完善及優化各項監管工作,推出新一階段計劃,為市民提供持續進修及終身學習的機會。
為擴大內需、提振經濟、穩定就業,特區政府推出「消費補貼計劃」,向每名合資格且已成功登記的澳門居民發放3,000元的消費補貼(電子消費卡),並計劃今年於8月至12月發放每人5,000元的第二期消費補貼。
因應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經濟局自2月起持續推進各項扶助中小企業的工作,加快各項申請的審批,包括《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利息補貼計劃》以及《調整還款措施》等,由2月1日至4月24日合共收到9,716宗申請,已批准6,160宗(約63%)。
本澳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受控,然而外圍經濟及旅遊活動仍未恢復正常,對各行各業影響持續發酵。統計暨普查局昨(26)日公布就業調查結果,今年1月至3月總體失業率較上一期(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上升0.2個百分點至2.1%,是自2012年4月至6月以來首次回升至2.0%以上,本地居民失業率亦上升0.3個百分點至2.9%。為紓緩受疫情影響而事業市民的經濟壓力,當局持續舉辦「帶津培訓」計劃,第三輪課程提供800個名額,將於5月接受報名。
行政法務領域《 2020年度施政方針》提到,將修改《禁止非法提供住宿》法律。
近期本澳豬肉供應緊張,市民無奈「捱貴豬」,有議員關注豬肉價格高企問題。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豬肉供應緊張問題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市民還有一段時間要繼續「捱貴豬」,但政府會推出中、短期措施穩定豬肉價格,提高價格透明度,加強監管市場。
多名議員關注建構可操作性官員問責制度的構思,張永春司長回應稱,官員問責制「有名無實」,現行法律已明確領導主管的義務和職責,但採用的是一般工作人員的紀律制度,因此存在不協調的地方。政府正研究領導主管紀律責任的法律,希望可在今年出台建議方案。他強調,完善問責制的過程,應鼓勵領導主管主動有擔當,而非怕問責、怕風險而不敢做事。
行政長官賀一誠發表《2020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後,立法會開始辯論各領域施政方針,首先於上周五(24日)辯論行政法務範疇施政方針,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引介時稱,本屆政府施政重點之一是公共行政改革,目前正全面收集公共部門的資料進行分析,再按照行政長官制定的「先立後破」方針,在梳理部門職能和權責關係的前提下,制定公共行政改革的整體計劃,確定改革的項目、階段、落實期限及效果,並於今年就公共行政改革計劃進行諮詢,之後按既定時間落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