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與葡萄牙歷史淵源頗深,已有450年歷史,因此在文化、語言、經貿、法律等方面亦受到葡萄牙的很大影響,同時亦與其他葡語系國家過去一直保持友好關係。因此,自中央政府推行「一帶一路」政策以來,澳門便作為「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簡稱「中葡論壇」)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簡稱「中葡平台」)的身份,肩負起中國與葡語系國家溝通往來的橋樑角色,促進共同發展。
內地剛剛發布的《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文件,提出了相當進步的安老政策,像安老服務從過往的「人找服務」進展至「服務找人」,並強調精準配對。文件提出透過「建立老年人狀況統計調查和發布制度,開展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推進跨部門數據共享」,從而建立困難老年人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機制,綜合運用不同的方法,找出隱蔽、潛在的困難長者,並且根據困難的不同程度,主動、精準提供各類服務支援,如生活自理需要家人照顧者,就向照顧者提供津貼及職業培訓補貼,向經濟困難長者提供養老服務補貼或在家庭設置無障礙配套等等。
日前文化局公佈將於今年十月推出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下稱「計劃」),針對所有被評定或待評定的不動產,或具有文化價值不動產的維修工程提供資助。事實上,《文化遺產保護法》第十一條中也賦予了被評定的財產所有人可享有稅務優惠、稅收鼓勵、財政支援計劃及其他性質的支援計劃等權利。「計劃」不僅落實了法律要求,更進一步納入待評定或其他具文化價值的建築物,讓更多珍貴歷史建築得以保存,這是值得肯定的。
近來有報告指,澳門位居內地居民上半年出境旅遊目的地首位,旅業復甦態勢強勁固然可喜,惟有居民和旅客反映,期望有關部門優化出行體驗。若數出行難,諸如舊區截的士難、巴士難上車、特別的士難預約不利有需要人士出行等問題,更遑論近期有傳媒反映巴士車廂出現超載情況,令居民大為困擾。
澳門,一個面積僅為30.8平方公里,人口約65萬的小城市,卻擁有著世界上最繁華的賭場與豐富的旅遊資源。然而,這些都不是澳門真正的IP,真正的IP,是其深厚的服務業基礎。
澳門回歸後,在中央政府支持下,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合作的多個服務中心及平台均落戶澳門,中葡合作日益密切,這亦是中央為澳門經貿對外發展創造了優勢,中葡雙語人才是這發展目標的首要條件,培養中葡雙語人才是澳門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澳門履行“一國兩制”和“中葡經貿合作平台職能的重要責任,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橋樑,未來本澳對中葡雙語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大,澳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繼續加大投入和支持,進一步培養更多優秀的中葡雙語人才,才能夠促進澳門與葡語系國家和其他國際社會在經貿、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僅能夠提高澳門的國際競爭力,也能夠豐富澳門的多元文化和社會發展。
日本排放核污水在內地引發一波反日潮,也影響民眾赴日旅遊意願,不僅出現退團潮,機票搜索量也大幅下降。日本向來是港澳民眾熱門旅遊目的地,業界表示,目前整體來說未見明顯負面影響,未見有客人取消行程,團隊數量也未見減少;有民眾則表示,「唔擔心得咁多,該去都會照去」。
文化遺產委員會於昨日(8月29日)召開本年度第四次平常全體會議,由文化遺產委員會代主席文化局局長梁惠敏主持,會議就「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及「趙家大屋修復及活化計劃」向各委員進行介紹並諮詢意見。
社會保障基金表示,隨著環球經濟復蘇及投資環境好轉,2023年上半年投資錄得約45億元回報。
氣象局表示,按現時的預測路徑顯示,「蘇拉」將會橫過台灣地區以南,最快於周三晚間進入本澳800公里範圍,路徑較早前預計更偏西,將更接近廣東東部,且不排除靠近珠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