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國家進入雨季,尼泊爾及鄰國印度、孟加拉都發生洪水與山泥傾瀉等嚴重災情,造成尼泊爾至少65人死亡,印度超過百萬人無家可歸,而孟加拉境內的羅興亞難民,處境則更為艱難。 尼泊爾多處地區上周四(11 日)以來暴雨不斷,滾滾洪水淹進首都加德滿都,市區淪為一片黃色汪洋,大量村莊及農地被水淹,多處有橋樑及道路被摧毀,數以萬計居民被迫離開家園。尼泊爾靠印度邊境的戈西河壩56 個水閘全部打開洩洪六小時,為15 年來最大洩洪。當地媒體Nepali Sansar指,洪水、山泥傾瀉和雷擊等災害造成65 人死亡,另有30 人失蹤。 鄰國印度亦受水災影響,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省和阿魯查納省,暴雨連下70個小時,水位高至接近屋頂;布拉馬普特拉河河水暴漲潰堤,導致三天內2,000多個村落淹水, 14人死亡,區域內140萬人流離失所。 鄰近多個邦亦出現災情,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大量房屋被淹,部分只剩下屋頂露出水面,民眾要棲身於貨車上臨時搭建的帳篷。 上游的尼泊爾、印度淹大水,下游的孟加拉處境更為淒慘,吉大港有十人遭雷擊而死,200 個村莊一天內全被水淹,50萬人無家可歸。在孟加拉東南部避難的緬甸羅興亞難民,亦受洪水所苦,難民營內至少已有十人喪命,數以千計的棚屋被傾瀉的山泥摧毀。
英國保守黨新黨魁投票結果將於月底揭盅,熱門人選、前外相約翰遜有望擊敗對手、現任外相侯俊偉,當選英國新首相。英國《泰晤士報》引述約翰遜的一名政治盟友指,約翰遜希望在接任首相後兩個月內出訪美國,趕在10月底脫歐限期屆滿前,與華府締結一項有限度的雙邊貿易協議。另據《星期日電訊報》 報道,特朗普的談判人員曾暗示,英國新首相在脫歐後能否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將視乎英方是否與美國同一陣線對抗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法新社圖片)
人類登月50周年前夕,印度原定計劃昨(15)日凌晨發射登月探測器「月船二號」升空,考察未曾被探測過的月球南極,確認月球表面存在水的證據,同時藉這次任務,令印度成為繼中國、俄羅斯及美國後,全球第四個登月國家。未料搭載探測器的火箭在升空發射倒數第56分鐘,臨時因「技術」問題取消任務。印度國家太空研究組織發言人隨後表示,發現裝滿燃料後重約640噸的運載火箭系統有狀況,新的發射時間將稍後公布。(美聯社圖片)
美國和伊朗緊張關係可能出現轉機,美國周日(14日)向伊朗外長扎里夫發出簽證,讓他本周到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 伊朗總統魯哈尼(圖)則發表電視講話,指伊朗一直有意談判,又說如果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停止施加經濟壓力,重返四年前所達成的《伊核協議》,伊朗已準備好隨時隨地跟美方對話。有份簽署協議的英國、法國、德國同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各方重啟對話,切勿再讓局勢升溫。(美聯社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宣布將於當地時間14日(周日)起,在全美十座大城市強制拘捕接到驅逐令的移民,這十座城市包括紐約、三藩市、洛杉磯、亞特蘭大、巴爾的摩、芝加哥、丹佛、休斯頓、邁阿密及新奧爾良。對象則包括2,000個已被頒令驅離、卻仍留在美國境內的非法移民。不過,多個城市的官員已表示不會配合這項行動。
英國《星期日郵報》早前披露英國前駐美大使達羅克寫給英國政府的外交電文,指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政府「笨拙、無能」,掀起英美外交風波,達羅克其後宣布辭職。《星期日郵 報》13日再披露外洩的第二批外交電文,是關於去年5月時任外相約翰遜訪美,希望盡最後努力遊說特朗普不要退出《伊朗核協議》,但無功而返,同月美國單方面宣布退出協議。達羅克在一份備忘錄寫道,特朗普政府顯然因意識形態和私人理由,進行「外交破壞行為」,因為那是「(前總統)奧巴馬(達成)的協議」。事後達羅克發出電文,指特朗普團隊對這項決策立場分歧,並批評白宮「毫無後續計劃」。 倫敦警察廳日前警告,傳媒若再報道電文內容,可能觸犯《官方保密法》,惹起侵害新聞自由的爭議,多名記者編輯及政府官員群起批評,包括正在競逐保守黨黨魁的約翰遜及外相侯俊偉。 英政府鎖定洩密者對於外交電文外洩,英國當局誓言揪出洩密者。《星期日泰晤士報》引述政府消息報道,政府反恐指揮部以違反英國政府機密法展開調查,已經鎖定一名疑犯。報道指,疑犯能接觸外交部歷史檔案,拿走了一些文件,形容行動粗糙,排除有外國黑客入侵電腦。
據法新社報道,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擴大對太空計劃的開支和關注之後,法國總統馬克宏13日宣布,將於明年9月建立新的太空部隊司令部,並隸屬於法國空軍,以提升國防能力。他強調,新的部門除了強化法國軍方對太空掌握外,甚至也會採取「主動防衛」方式,保護法國太空資產。 部分觀察家認為,法國再一次決定建立獨立自主的太空力量,除強化歐洲領導地位外,更進一步擺脫美國影響,走向「太空戴高樂主義」。 (美聯社圖片)
美國紐約曼哈頓西區64街一處地底電纜,於美東時間13日晚間約7時發生火警,影響發電系統,一度導致曼哈頓中城及上西城逾70,000人無電可用,經中城的地鐵全部停擺,部分交通燈失靈,市民需要步行回家,同時引起火警、民眾受困電梯等事件頻傳。著名「百老匯秀」被迫取消,時代廣場多個電子熒幕看板瞬間黑屏。經搶修後,電力供應約在五小時後大致恢復正常,時代廣場的燈光恢復明亮,現場民眾一片歡呼。(美聯社圖片)
據路透社報道,五艘伊朗武裝船隻10 日企圖在具戰略性的波斯灣水域扣押一艘英國油輪,但遭英國皇家海軍護衛艦驅離。 報道引述兩名匿名美國官員的說法,指「英國傳承號」油輪當日駛出波斯灣、行經霍爾木茲海峽期間,五艘伊朗革命衛隊船隻突然駛近,要求油輪改變航道,並停在附近的伊朗領海。在後方護航的英國護衛艦「蒙特羅斯號」,當即將艦上配備的30 毫米甲板炮口對準伊朗船隻,並透過無線電警告對方往後撤,伊朗船隻之後離開。當時一架美軍飛機正在上空,機上攝影設備記錄下事件經過。 英國政府其後稱,有三艘伊朗船隻作出有關行為,並指伊朗船隻企圖干涉船隻航行,作出騷擾行為。 伊朗否認阻英油輪通行伊朗外長扎里夫及革命衛隊,都否認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阻止英國運油輪通行。革命衛隊發表聲明,指過去24小時並無與任何外國船隻,包括英國船隻對峙。扎里夫就說,該艘英國油輪顯然順利通過海峽,批評英方製造緊張局勢,提出的指控毫無價值。 擬報復英扣押伊朗油輪就算伊朗意圖劫持英國油輪,或許事出有因。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本月4日在海外屬地直布羅陀發現一艘開往敘利亞的伊朗油輪「格雷斯一號」,並以違反歐盟制裁為由,進行查扣。伊朗總統魯哈尼10日批評英國扣押伊朗油輪是「愚蠢的行為」,稱英國指控伊朗船隻違反歐盟制裁是「卑劣與錯誤」,更威脅英國是造成情勢不穩的始作俑者,將承擔「後果」。
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爆發至今超過33年,烏克蘭新任總統澤連斯基當地時間10日來到切爾諾貝爾,為新的安全圍阻體(俗稱新石棺)主持啟用儀式,他同步簽署一項法令,開放多年來被視為「鬼城」的切爾諾貝爾,開闢「綠色走廊」,吸引更多旅客到訪。 澤連斯基希望透過對切爾諾貝爾管制區域的法制化管理,打擊當地非法旅遊及貪污的情況,同時也為「新石棺」的運作籌集長期資金。澤連斯基表示,一定會讓切爾諾貝爾成為自由的土地,成為國家正能量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