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浪財經《線索Clues 》報道, 倫敦證券交易所15日正式推出環球板(Global EquitySegment,GES),令投資者可以在倫敦時段內交易國際證券,包括亞馬遜、通用汽車和阿里巴巴、攜程、京東、新浪、微博等主要美國預託證券(ADR)。 據悉,首批95隻國際證券可通過名為CRESTDepositary Interes(t CDI)的投資工具以美元進行交易,其中包括51隻美國藍籌股、30隻中國概念股ADR,以及17隻其他類型的ADR。倫交所稱,年內環球板交易費將豁免。(互聯網圖片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有關兒童營養評估的報告,推算全球近七億名五歲以下的兒童之中,有三分一人屬營養不良或超重,且引致終身的健康問題。 報告指,目前有1.49億名四歲以下的兒童營養不良,生長速度較本身的年齡慢,影響腦部及身體發展,半數兒童因為未能吸收足夠關鍵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形成「隱性飢餓」。另外,發展中國家在過去30年出現體重超重,這種屬於另一種營養不良的情況。 基金會表示,若果兒童未能獲得良好的飲食,他們的生活亦將變得貧窮,又形容目前在追求健康飲食的戰爭正節節敗退。(互聯網圖片)
颱風「海貝思」12日侵襲日本後已經遠去,但災情數字仍在持續增加。截至昨(15)日為止,《朝日新聞》稱共有68人罹難、19人下落不明,194條河川的河水暴漲越堤造成氾濫,關東甲信與東北地方共計37,000戶依舊停電、全國13都縣共13.3萬戶依舊停水。根據內閣府統計,14日一度有38,000人住進避難所,截至15日上午5時為止,仍有5,513人無法返家。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領保部門負責人詹孔朝14 日表示,12 日在東京灣沉沒的巴拿馬籍貨輪上的七名中國籍船員中,六人確認遇難,另一人獲救。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立即啟動應急機制,探望獲救船員,並為中國船員家屬善後提供積極協助。(法新社圖片)
2019年諾貝爾獎頒獎季昨(14)日落幕,最後揭曉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印度裔美國經濟學家巴納吉(Abhijit Vinayak Banerjee)、法裔美籍經濟學家杜芙若(Esther Duflo)及美國發展經濟學家克默(Michael Kremer)共同奪得,以表彰他們「緩解全球貧困問題的實驗性方法」,三人將平分獎金900萬瑞典克朗(約澳門元737 萬元)。 其中46歲的杜芙若是史上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也是該獎項最年輕的得主。她得知獲獎後表示,希望這表明女性也可能成功並得到認可,並激發其他婦女繼續工作,得到男性應有的尊重。值得一提的是,巴納吉不僅是杜芙若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論文導師,兩人還是夫妻,「夫妻檔」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史上頭一回。
土耳其不顧國際批評聲浪和制裁威脅,跨境攻打敘利亞庫爾德族武裝之際,美國宣布再撤走敘利亞北部餘下的約1,000名美軍。 遭昔日盟友離棄的庫爾德族武裝,轉投華府的死對頭敘利亞政府,將讓政府軍到邊境的庫爾德族根據地派駐軍隊,抵抗土耳其政府的進犯,意味阿薩德政府以至俄羅斯將介入戰事。
上任僅僅35 天的韓國法務部長曹國,昨(14)日宣布辭職下台。 在請辭的幾小時前,曹國剛舉行完記者會,介紹司法改革的相關措施。他透過聲明稱,檢察機關改革是他的畢生使命和長期追求的目標,但期間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管理由是甚麼,他對國民深感抱歉。曹國說,不應再因他家人的事情給政府和總統增添負擔,他在推動檢察機關改革方面發揮的作用將到此為止。 曹國曾任青瓦台民政首席祕書,是總統文在寅的親信。被提名為法務部長官後,曹國被揭發曾利用特權讓女兒進名校、不當領取獎學金及曹國自己和家人投資私募基金等多項爭議,但文在寅9 月初依然任命他為法務部部長。不滿的民眾本月3 日聚集光化門廣場,主辦單位號稱現場300 萬群眾要求曹國下台。(美聯社圖片)
英國國會14日重啟會期,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按傳統在國會發表「御座致辭」(女王演說),闡述約翰遜政府未來施政重點。英女王表示,英國政府的首要工作,一直是確保英國在本月31 日離開歐盟,又說政府有意與歐盟,在自由貿易及友好合作的基礎上,發展新的夥伴關係。她指,英國脫歐後,政府將確保英國在脫歐後,仍能在全球事務上扮演領導角色。 在移民議題上,英女王指,會有建基於公平、現代化及全球性移民系統的新法案,政府會一如既往,繼續確保在英國居住、生活及為英國作出貢獻的歐盟公民,有權留在英國。(美聯社圖片)
被形容為61年來最強颱風的「海貝思」,12日傍晚登陸日本靜岡縣伊豆半島,為東日本帶來破紀錄的雨量,引發十多條河流泛濫及山泥傾瀉災害。共同社統計數據顯示,至少33人因強颱喪命,另有19人失蹤,逾40萬停電住戶要在黑暗之中對抗天災,海、陸、空交通陷入癱瘓,其中長野新幹線列車被嚴重水浸,或影響未來正常運行。日本政府派遣27,000名自衛隊員在全國全力救災,但救援隊伍於福島縣救災期間出現嚴重過失,導致一名70 多歲的女性從救援直升機墜下死亡。
美國早前從敘利亞撤軍,被視為拋棄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庫爾德族盟友後,土耳其連日向敘利亞東北部的庫爾德族武裝控制區發動攻擊,並宣稱攻佔敘國北部城鎮。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指,這輪戰鬥令敘利亞東北部超過13 萬人流離失所,40 萬人需要援助和保護。 土耳其國防部13 日宣布,土軍已經佔領敘利亞邊境城鎮艾因(Ras Al-Ayn)的市中心,是目前最大收穫,此外,已有480 名庫爾德武裝分子被擊斃。庫爾德族武裝反駁艾因被攻佔,稱只是「戰略性撤退」,將會展開反擊,又指土耳其的軍事行動令IS 起死回生,要求盟友禁止土耳其的飛機進入所屬領空。德國及法國12 日宣布,暫停向土軍出售可能會被用作攻擊庫爾德族部隊的武器。阿拉伯聯盟亦發表聲明,譴責土耳其進軍敘利亞,並促請聯合國介入。 歐洲各地12 日有大批民眾上街抗議土耳其今次軍事行動,德國是庫爾德族人在歐洲的一大聚居地,全國不同城市共有數千人上街抗議土耳其的入侵行為;法國巴黎及其他歐洲城市同日也有示威,其中巴黎的抗議人數超過20,000 人。
西非國家布基納法索北部與馬里及尼日爾接壤城鎮薩爾莫西(Salmossi)的一間清真寺,11日晚間遭到武裝襲擊,造成16人死亡,另有兩人受重傷。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對這宗暴行予以強烈譴責。 新華社引述布基納法索安全部門人士報道,一批不明身份武裝人員趁信徒祈禱時,闖入清真寺後開槍射擊,目前沒有任何組織認責。大批居民在慘劇發生後,紛紛離開家園。報道指,布基納法索自2015 年後,恐襲事件頻發,迄今造成約600人死亡。本月4 日,該國北部蘇姆省一處金礦發生襲擊事件,造成至少20 人死亡。(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