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

是怎樣練成的
04/03/2021
11429
收藏
分享

身邊不少朋友都知我是「斜槓族」(Slash),目前有一份正職、同時也做其他文字工作、經營一間咖啡店,也是一位旅遊博客、香薰治療師,勉強胡混過去的話,還可以說是「專欄作家」(笑)。說這些也不是想證明我有多厲害,畢竟這些都只是稱號而言,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不等於收入更多,也當然不代表更成功。不過身邊許多朋友不知道甚麼是/ 如何成為斜槓,所以想在這裡分享一下。

很多人誤以為「斜槓」就是「炒散」,其實這取決於你怎樣看待你的工作。假設你是Uber司機,如果你只付出勞力來換取收入,那可能屬於「炒散」;但假如你組織自己的車隊,精益求精不斷改善工作與收入表現,那就是「斜槓」。而且斜槓所做的未必一定能夠增加收入,例如有些講座、文章,更多是傳遞一種信息,實踐自身的價值。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不妨看看Susan Kuang的《斜槓青年》這本書,副標題也回答了為甚麼在這個時代,斜槓的重要——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

很多人以為斜槓就是身兼幾職,但事實上這些工作大部分都有關聯。例如正職和副業的技能都是寫作;而幾個範疇的人脈,就可以互相交替使用,甚至會有協同效應。

不過到底應該怎樣發展自己的副業呢?其實一切由「好奇心」說起。很多點子早已存在,就像食材,來來去去都是那些,但用不同方法烹調,卻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美食。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平日無事就會去書店逛逛,快速瀏覽書的背頁,先了解內容,看到有趣的會影下封面,待回家在上網查看更詳細的資料。

當然現在因為疫情關係,不能隨意走動,所以變成網上瀏覽。我喜歡看書評,當你沒有時間,那時快速了解書本的方法,真的很有興趣就會買書回來再細細閱讀,許多點子其實就在閱讀時候產生,無論是書籍、人物訪問、或者網上資訊,都能得到各式各樣的靈感。我曾出版一本小誌,叫《台東人的慢靈魂》,那時因為喜歡台灣雜誌《小日子》的關係,所以也想自己來做做香港版。最初的原型,其實是一期一個題材,然後再圍繞這個題材訪問相關的本地人。第一期也是以旅行為題材,訪問了幾位不同旅行方法的人,還找來設計師,後來各種原因,就擱置了。

這個概念一直存在腦海中,直到去完台東旅行,就突然「叮」一聲,心裡大呼:我要做一本關於台東的小誌!於是相隔一星期又再跑回台東,這次有了大綱在腦海,努力搜集資料拍照,再特意去某個場合、認識一位有做小誌經驗的設計師,還多得他無條件的協助,最後小誌才得以順利產出。因為這本小誌,莫名有了「旅行作家」的身份(雖然每次我都努力解釋這不是書),得到了許多工作、講座分享、訪問的機會。所以別擔心,盡情想象吧!想要的自己先去做,例如想做作家的,先自己寫本書吧;想成為導師的,先告訴別人自己的能力。許多人擔心不知道自己喜歡甚麼,那就先去嘗試。我學過現代舞、話劇、冥想、塔羅、攝影⋯⋯當然有些只是嘗試而已,許多試完覺得不適合就放棄了,有些則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像之前我說過的,有加就有減。去到最後,所謂稱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發揮你的所長,令自己過得更愉快,也令身邊的人、這個世界過得更好一點呢?假如你現在每天都處於迷茫之中,不妨就先踏出去,嘗試一下新的事情吧!

莎莉

偽文女生,愛文字,愛一切美好的事,現為偽KOL、編輯及媒體撰稿員。目前經營旅遊品牌《偽文青。去旅行。散散步》以及自我成長品牌《莎莉斜槓人生提案》,致力分享人生旅途上的所見所聞。

FB:偽文青。去旅行。散散步

IG:walking_travel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專欄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