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26日公布,12月個人消費支出(PCE)平減指數比11月上升0.2%,符合預估,但高於11月時的負0.1%;年升2.6%,符合預估,也與11月的升幅相同。市場預期年內重啟減息循環,銀行業者押注5、6月有機會看到減息,美元計價海外債券投資熱再度升溫。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2030年的十年間,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從十億增加到14億,醫療相關工作的需求遽增。英國金融時報(FT)指出,目前僱主已找不到足夠人力來滿足需求。
美國今年將舉行總統大選,前總統特朗普有可能重返白宮,若成真,或將對中美經貿關係帶來衝擊。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特朗普曾私下與顧問討論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關稅的可能性。
日本2024年「春鬥」勞資談判24日在東京展開,預期加薪幅度將達到31年來最高,有望為日本銀行退出長達十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鋪路。
韓聯社報道,韓國2023年經濟增速為1.4%,達到韓國銀行和政府設定的增長目標,但增速僅為2022年(2.6%)的一半左右。
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全球貿易碎片化趨勢愈來愈顯著。由India Index資助、OnePoll進行的調查顯示,美國企業擔心在中國採購原材料或揀選中國供應商的風險更高,因此寧願選擇在風險較低的印度採購。
伊朗支持的也門胡塞武裝繼續襲擊在紅海航行的商船,丹麥航運巨擘馬士基集團周三(24日)表示,旗下美國子公司Maersk Line, Limited(MLL)營運的兩艘貨輪,在通過曼德海峽時因附近發生爆炸,之後在美國海軍護航下返回亞丁灣。馬士基同時宣布,該美國子公司的船隻將暫停行經紅海。
美國共和黨周二(23日)舉行新罕布什爾州初選,美媒指前總統特朗普勝出。特朗普對手、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已祝賀特朗普勝出,但誓言會繼續戰鬥。
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代表周四(25日)在北京簽署兩國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協定。協定將於2月9日(農曆年三十)正式生效。屆時雙方持普通護照人員可免簽入境對方國家從事旅遊、探親、商務等私人事務,停留不超過30天。
一直宣稱發展電動車,但始終未有顯著進展的日本豐田汽車(Toyota),被許多投資人質疑。對此,豐田董事長豐田章男表示,電動車未來的全球市佔率,最高僅能達到三成,其餘將由油電車、氫燃料電池車和燃油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