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之怒?
01/08/2016
27522
收藏
分享
中產階級之怒?
中產階級之怒?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軸的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成就了大量的中產階級,過去30年來,年收入在1.15萬美元至4.3萬美元之間的家庭,從幾乎沒有,到目前已成長至約2.25 億個,這個發展極為驚人,外界估計,到了2020年,中國的中產階級人口,將超越整個歐洲人口。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本月刊登一篇題為《中國中產階級:2.25億個讓中國領導人憂心的理由》文章,指出中國中產階級急遽增加,但愈來愈多中產階級失去安全感,而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他們將對現狀更為不滿,如果領導人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可能因此導致毀滅。

文章認為,中國的中產階級雖然富裕,但缺乏安全感,他們擔心經濟下滑,當前的榮景不再,如何安心養老,社會安全網絡是否能保護自己的下一代,高額的醫療費用可能花去畢生積蓄,而擁有的房產也可能在官員的貪腐下被推翻,一切化為烏有。《經濟學人》認為,如果沒有一個透明、法治的政府,腐敗難以被系統性消滅,個人的財產與安全也無法真正得到保障,而這一切,需要透過言論自由來產生改變。

這篇文章引起內地輿論及媒體的反駁,認為《經濟學人》將中國的中產階級從中國社會剝離出來,描繪成一個「憂鬱症群體」,變成社會矛盾的受害者,是典型西方式對中國潑髒水的做法。

所謂的中產階級,在不同社會中有不同的意義,大多數對中產階級的討論,瞄準的是資本家與勞動族群之間的中間階層,一種具備兩個階層特性的矛盾群體,他們沒有資本家掌握的生產工具,但在生產中從事規劃、統籌和控制的工作,對勞動階層擁有掌控的權力,另一方面,中產階級仍然出賣勞動力賺取生活資源,屈服於資本家之下。他們能夠賺取夠多的金錢維持生活,但因掌握的權力不夠,對未來有太多的不安全感。

事實上,這種描述與《經濟學人》預測的中國中產階級相當脗合,只不過在西方經驗看來,中產階級通常會藉由這種憂慮,積極參與政治,推動政治改革,在亞洲的類似經歷,有韓國及台灣,中產階級藉由政治參與,改變權力結構。西方政治學普遍認為,這類的改革動力,在上個世紀推動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

然而在中國,這種擔心有些言過其實,中國的中產階級確實面對財富縮水、未來不明朗的危機,肇因於產能過剩、金融空轉及資產過於集中在住房上,但更多的調查也顯示,多數的中產階級如果將自己的認同建立在社會中上階層,一般而言對政府的滿意度會愈高,對社會公平的感受也愈高,換句話說,如果中產階級認同自己的中產地位,反而更能有助維護社會穩定,他們無意挑戰政治權威,因為遠離政治才能保障自己既有的利益。

然而另一方面,中產階級的出現與扶貧政策息息相關,在鼓勵與製造中產階級的過程中,多半仰賴資源投入,一旦資源撤離,許多原本認定自己已脫貧的人們,可能要面對「返貧」的問題,如果這種情況普遍出現,「中產階級」的危機才會真正開始。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