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在劫難逃?
04/08/2016
22421
收藏
分享
全球化在劫難逃?
全球化在劫難逃?

新加坡與美國建交屆滿50周年,總理李顯龍率團訪美,除了慶賀雙方關係穩定悠長,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敦促美國國會盡快通過今年2月已簽署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李顯龍罕見地以敦促的語氣勸誡美國國會,如果無法通過TPP,將會打擊美國的國際信譽,一旁的奧巴馬臉色陰沉,顯得左右為難。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很難想像唯一支持自由貿易的人,竟是現任的民主黨總統。在強調貧富差距、保障就業的氣氛下,無論是希拉莉或特朗普都公開反對TPP。為了爭取勞工選票,特朗普不理會共和黨的右翼典範,大喊「美國主義」;而曾稱TPP是「黃金準則」的希拉莉,遭遇桑德斯挑戰後也一路向左。奧巴馬很清楚,在任內通過TPP的機會相當渺茫。不只在美國,對抗自由貿易、保護本國勞工的反全球化思潮也反映在歐洲大陸。英國脫歐、歐洲民粹政黨崛起,無論左派或右派的老牌政黨都遭遇嚴苛挑戰,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及許多北歐國家都是如此,經濟不好的國家飽受樽節之苦,福利國家又有太多外來移民,因此南歐極左反樽節,北歐極右反移民,形成一股對抗全球化的力量。

跨國自由貿易確實造成嚴重的斷層,資本家、高技能產業與高教育程度者財富累積愈來愈快,但對普羅大眾而言,工作不見了、所得停滯或倒退,街道上愈來愈多其他族裔的人,原本熟悉的環境變得陌生而危險,這種相對剝奪感促使人們追求公平正義,形成「若想取得自由(自由市場)則無法造就平等(公平正義)」的兩難。

但事實上,無論誰說了甚麼,都沒有人能夠阻擋全球化的進程,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帶來的國際分工已經不可逆轉,各區域的經濟活動早已超出地域的範圍而相互連繫,資源加速流動。即使是在號稱排擠中國的TPP協定中,日本製造業有大量零件來自中國,也需要經過中國工廠組裝,中國就算沒有加入TPP,最終也能得利,這說明了全球產業鏈只會更加融合,而沒有閉關自守的可能。

全球化下的自由貿易,除了促進經濟增速,也使商品、勞力與資本自由流通,間接防止強權之間在軍事上硬碰硬。因此不論是TPP或OBOR(一帶一路),都承載著巨大的希望,OBOR更增加了強化弱國基礎建設的理念,以期能削弱全球化製造的不平等,而當國家聯繫更加緊密時,也需要一個反應集體利益的調節機制,藉由共同決策降低既得利益階層的影響力,同時加強社會安全網絡的建設,保障就業機會與薪資成長,回應大眾的需要,最終才能讓所有人都能加入得益者的行列。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