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司:交通死結難解感「心急」

研輕軌地下化深入全澳各區
08/07/2025
9522
收藏
分享
研輕軌地下化深入全澳各區
研輕軌地下化深入全澳各區

立法會昨(7)日舉行全體大會。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表示,明白各界對交通問題急,自己「更心急」,但交通死結要「抽絲剝繭」,一步步解決。他又指出,目前輕軌投資大,效益並未彰顯,原因與路線相對單一和環形網絡未構成有關,當中最重要的輕軌東線仍在建設中,待2029年通車後,可分流關閘旅客到路氹城,減輕西邊交通的壓力。此外,他又稱,若輕軌需深入本澳各個區域,個別區域地下化是唯一出路。譚偉文指出,若輕軌需深入本澳各個區域,個別區域地下化是唯一出路。(新華社圖片)

立法會昨日舉行口頭質詢大會,多名議員先後就關注內港區規劃及交通整治問題發言。有議員指內港、新馬路、下環一帶路段常見塞車,車多路窄,即使巴士在人潮較密時期加開班次亦「行唔郁」,問到政府有否規劃西區路網改善、設立外環道路的可能。亦有議員關注內港23、25號碼頭活化進度,以及防港工程與輕軌建設結合等。

善用地下空間緩解交通問題

總結議員提問時,立法會主席高開賢少有地發表數分鐘意見,指對政府城市發展規劃能力有期望,以利用地下空間為例,應作長遠規劃且「越遲做越難做」,不應再只顧短期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譚偉文回應稱,特區政府持續推動內港的優化工作,透過建設雨水泵站及下水道箱涵渠以及開展片區的活化工作,以緩解內港區的水浸問題、優化交通佈局及改善區內環境。

其中,配合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政府亦同步整治內港的交通及行人道,除優化行人步行環境外,亦重新規劃區內過路設施,將原來的斑馬線改為交通燈,以提升行人過路安全,以及行車效率。隨著工程完工,內港一帶的交通經已全面恢復,河邊新街巴士專道亦已恢復,有助提高澳門半島西側的公共交通服務效率。

譚偉文又指,針對政府各種規劃上,需理解「從冇到有」要時間,自己比議員「更心急」,但急沒有用,明白有些交通問題是死結,要慢慢「抽絲剝繭」拆開。

至於議員提及跨區快速道路,在澳門城巿總體規劃的研究過程中,曾建議北區-1規劃分區內預留一條連接林茂塘西側及青洲區的跨區道路。政府在進行有關詳細規劃草案時,會進行多方案比選,就跨區道路的實施空間及可行性作出研究。與此同時,亦會尋求合適單位提供澳門輕軌路線的研究服務,屆時將一併探討輕軌西線結合防洪工程的可行性。

至於「地下化」發展,他表示,若輕軌要深入澳門各區,包括舊區、中區,無可避免要面對「地下化」。輕軌西線建設需考慮環境因素、施工情況對居民的影響等,相信地下施工比例較多,對交通影響較低。當局正在推動相關工作。

輕軌投資大但效益未彰顯

譚偉文又指出,目前輕軌投資大,效益並未彰顯,原因與路線相對單一和環形網絡未構成有關,當中最重要的輕軌東線仍在建設中,目標是2028年完工,2029年通車,而通車後可分流關閘旅客到路氹城,減輕西邊交通的壓力。有議員提出建議下調輕軌票價,譚偉文稱,可考慮拉近巴士與輕軌的票價差距,利用其他誘因吸引市民乘搭輕軌。

此外,政府正研究澳門半島輕軌網絡選址,包括輕軌人工島支線。譚偉文表示,人工島支線現已開展前期研究,若確定選線後會向公眾諮詢意見。又預計人工島支線的建設時間會較輕軌西線更快,因為施工的條件更好。而輕軌西線方面則需要考慮環境因素以及施工情況對居民的影響等方面。

研橫琴至澳門新通道

另外,譚偉文又提及,在區域合作方面,配合國家「 澳門+橫琴 」的發展定位,加強兩地「 硬聯通 」,特區政府正與橫琴方面研究橫琴至澳門的新通道方案,如有進一步消息便會對外公布。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應議員提出的口頭質詢。 (林嘉欣攝)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