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AI人才爭奪戰,徹底改寫了初創公司Windsurf的命運。7月初的一場神秘會議,讓矽谷的AI編程領域掀起驚濤駭浪。Windsurf超過40位研究員與工程師原以為是例行聚會,卻發現會議室裡坐著Google聯合創辦人Sergey Brin,以及透過視訊參與的Google DeepMind負責人Demis Hassabis。會議目的明確直接:Google要大舉挖角,並以翻倍薪資加上24億美元技術授權費,一舉將Windsurf的核心技術與人才納入旗下。Google以翻倍薪資加上24億美元技術授權費,一舉將Windsurf的核心技術與人才納入旗下。 (網絡圖片)
這場被形容為「閃電收購」的交易,實質上並未涉及傳統意義上的股權買賣。Google選擇的是一種名為「逆向收購」的策略,即跳過繁瑣的併購審查流程,直接吸納新創公司中的關鍵人才與技術。Windsurf的執行長Varun Mohan與共同創辦人Douglas Chen連同部分技術骨幹即刻加入Google DeepMind,而大部分股東則從24億美元的授權協議中獲得回報。Windsurf仍保有獨立法律實體,也保留將技術授權予其他業者的彈性。
這一連串行動的背後,其實早有伏筆。Windsurf成立於2021年,專注於AI編程工具的開發,代表產品Vibe Coding在業界頗受歡迎,協助工程師撰寫、審核與自動化程式碼流程。該公司近年募資超過2億美元,年營收已突破1億美元,客戶遍佈350家企業與數十萬日活用戶。今年4月甚至一度傳出OpenAI擬以30億美元將其收購的消息。然而,交易最終因OpenAI與微軟間的合作限制而告吹,Windsurf擔憂自家技術將被迫共享給微軟,轉而尋求其他買家。
僅用96小時完成行動
Google見機迅速出手。這場僅用96小時完成的交易不僅展現其資本實力,更顯示其對AI編程領域的極高重視。Google發言人強調,透過此次授權與招募,可加速DeepMind於「代理程式編碼」(agentic coding)上的突破性研究。
然而,故事並未到此為止。隨著Windsurf大量核心人員離職,辦公室空盪,留下來的200多名員工士氣低落、權益不明。Windsurf臨時執行長Jeff Wang迅速展開重組,並尋找合適接盤者。經多方接觸後,最終由AI軟體新創Cognition完成收購。Cognition不僅接手剩餘團隊,更取得Windsurf全數知識產權、產品線、營運體系與品牌,承諾保障員工股權與工作安排,並將產品繼續獨立運營。
Cognition的接手也為這場AI戰爭寫下另一段伏筆。該公司開發出全球首位AI程序員Devin,一直被視為Windsurf的最強競爭對手。如今兩者整合,或將創造出AI程式設計領域的新霸主。Cognition執行長Scott Wu表示,Windsurf團隊的加入將極大擴展其技術深度與市場影響力,並強調將以平等與尊重對待新團隊成員。
這場96小時內完成的技術轉移與人才洗牌事件,不僅突顯AI領域競爭的殘酷現實,也揭示大型科技企業在全球AI布局中的靈活操作策略。近月來,Meta砸下143億美元入股Scale AI,NVIDIA收購Nexusflow,OpenAI則以65億美元收購由Jony Ive創辦的AI硬體公司io,各大科技巨頭正以不同方式強化自身在AI戰場的地位。
Google這次「橫刀奪愛」,不僅截胡OpenAI,也標誌著AI程式工具已成科技巨頭的新戰略制高點。未來隨著Google、Meta、OpenAI等企業持續擴張,我們或許將看到更多類似Windsurf 這般的AI新創,迅速被併入更大的生態版圖中,推動整個產業加速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