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美股早盤全面開高,標普500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再度刷新盤中歷史新高,分別上漲0.4%與0.7%;道瓊工業指數升0.3%,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揚0.8%。即便貿易風險升溫,市場對未來的樂觀情緒並未受到明顯抑制,反而呈現強勢走升的態勢。即便貿易風險升溫,美股市場對未來的樂觀情緒並未受到明顯抑制。 (美聯社圖片)
這樣的行情引發市場關注: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對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的威脅持續升溫之際,美股為何仍能不斷創高?根據投行與分析機構的說法,背後有數個交錯的邏輯。
華爾街日報稱,首先,市場對本輪關稅威脅的「真實性」態度日益冷淡。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強調,8月1日是新一輪關稅的「硬期限」,但也坦言各國可在此之後持續談判,顯示美方留有談判空間。白宮日前甚至被爆考慮對歐盟徵收15%至20%的關稅,消息一度令標普500短暫走低,但指數很快回穩,顯示市場對相關風險已具高度耐受力。
回顧4月初特朗普宣布「解放日關稅」時,曾引發一波市場拋售潮。然而一週後,他便宣布將部分關稅延後90天,以平息市場恐慌。這類「先放狠話、再放鬆」的策略已成常態,市場甚至流行起「TACO交易」一詞,即「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特朗普總是臨陣退縮)。這也讓投資人普遍認為,當談判陷入僵局時,特朗普將仍會選擇暫緩徵收,以避免市場劇烈震盪。
市場料定關稅不會成真
22V Research分析師德布斯謝爾指出,他與多位投資者討論後認為,目前市場普遍將特朗普的激進關稅舉措視為一種施壓工具而非既定政策。預期是一旦談判取得進展,關稅威脅將隨之降溫。更何況法院早在5月即曾裁定特朗普無權徵收部分關稅,儘管上訴法院一度下達強制令暫保措施,法律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除了對政治風險的淡化,企業基本面表現亦為美股提供支撐。截至上周,標普500指數中已有62家企業公布財報,其中逾85%業績優於市場預期。根據FactSet統計,第二季標普500整體企業獲利預估將年增5%,其中以科技股最為亮眼。科技七雄(包括Alphabet、特斯拉等)本周將率先公布財報,若表現超出預期,市場可望進一步上行。FactSet分析師John Butters預估,科技七雄第2季獲利將年增14%,遠高於其餘493家企業的3.4%。
另一股支撐力量來自於機構資金回補。根據美銀(BofA)最新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過去三個月風險偏好出現有史以來最快速的上升,專業投資人已重回股市懷抱,顯示對短期內市場震盪的容忍度提升。
經濟表現仍然強勁
經濟數據方面,美國最新公布的就業與零售銷售報告顯示經濟基本面穩健,加上特朗普主推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預算案獲得國會通過,對企業與消費者信心均有所提振。Touchstone Investments高級固定收益策略師Erik Aarts認為:「與4月相比,我們現在對稅收政策、預算安排有更清晰的了解,這有助於企業與投資人規劃資源。」
總結來看,儘管貿易衝突仍存風險,但市場對於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可信度」已大打折扣,再加上財報強勁與經濟數據回穩,使得投資人有信心繼續押注美股創新高。短期內,科技財報是否延續亮眼表現,以及8月1日後特朗普是否進一步落實關稅,將成市場觀察重點。無論結果如何,當前華爾街似乎已準備好迎接各種可能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