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向來是亞洲美食之都,雲集世界各地料理,米芝蓮推介更是不少食肆的榮耀標誌。無論是街頭小吃還是高端餐館,食客往往追求「真材實料」與「手工製作」的體驗。近年隨著人手及成本壓力增加,「預製菜」逐漸進入市場,但在講究口碑與質素的香港,這仍是爭議不斷的敏感議題。
據港媒報道,有網民於社交平台發文,稱發現曾獲米芝蓮必比登推介的「兩姊妹涼皮有限公司」採用內地出產的「雙景拉皮」,並表示一直以為店內涼皮是自家製作,結果揭發後感到錯愕。帖文隨即引起熱議,不少網民直言失望,但亦有人認為不必過度苛責。
店方:從未標榜「自家製」
面對質疑,餐廳其後於社交平台發文回應,強調「從未標榜涼皮為自家製作」,並解釋改用乾貨涼皮的原因。店方回顧,開業初期曾依循四川大廚做法,使用來自東北地區的鮮涼皮,雖然口感理想,但因保鮮期僅十天,加上冬季到貨時常因雪霜影響品質,導致高達三分之二貨品報銷。頻繁損耗令經營壓力沉重,遂尋找更穩定的貨源。
最終,店方決定採用乾貨涼皮,雖需「先洗浸大半日至一晚,再經多重處理」才能上桌,但能確保全年供應。餐廳指出,香港並無粉麵廠能提供其要求的「Q彈透明」涼皮,即使是本地供應商所售賣的同類產品,也同樣來自內地,形容「乾貨涼皮是唯一的選擇」。
重申「無打算呃人」
餐廳亦針對「自家製」一詞作出澄清。店方指,當記者過去採訪時,曾詢問涼皮製作過程,員工已表明「唔係自己整」,只是詳細解釋了處理步驟,包括如何浸泡、煮熟、再雪藏等。推測可能因媒體理解為「製作過程繁複」,於報導中使用了「製作」、「自家製」等字眼,才造成外界誤會。
店方強調,自己並無刻意隱瞞,早在2021年便曾於社交平台公開說明乾貨涼皮的處理方式,重申「無打算呃人」。他們認為,使用內地乾貨並不代表餐廳不夠資格獲肯定,並對誤會造成的爭議表示抱歉。
事件曝光後,網民反應兩極。不少人表示「失望」、「賣得咁貴唔值」、「以後唔幫襯」,質疑餐廳定價與食材不符。但亦有網民持相反態度,認為涼皮本是內地小吃,使用內地材料理所當然,「食麻辣菜,辣椒都係大陸買返嚟」、「雲吞麵、拉麵有幾多真係自己打麵?」並呼籲不要過度苛責。
另有網民則針對傳媒報導字眼提出批評,認為既然媒體曾以「新鮮製作」、「浸泡24小時」形容,餐廳理應主動澄清以免誤導。不過,也有人反駁稱「自家製涼皮根本唔需要浸泡」,認為從處理方式已可分辨。部分網民更直言,社會對「預製菜」的討論有時過於矯枉過正,指出「冇可能乜都自己整」、「冬菇蒸肉餅咪要自己種冬菇?」 (編輯部)